• 22阅读
  • 0回复

龙兴寺的联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2-11
第8版()
专栏:

龙兴寺的联语
徐子芳
据说,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叫人在龙兴寺门口写上这副联语:
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士
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龙兴寺的旧址,在安徽省凤阳县凤凰山日精峰(又名盛家山)下。龙兴寺原名於皇寺,亦名皇觉寺。皇觉寺始建于宋,遗址在今天凤阳县二十郢公社小李庄。
原来,在朱元璋17岁时,凤阳瘟疫盛行,在不到半月之中,朱元璋一家便死了三人——父母双亲和哥哥。他在
“天葬”父母之后,家道惶惶,无处栖身,不得不“空门礼佛,出入僧房”,这僧房就是原於皇寺。他在寺中四年,先当了一段时间“行童”,然后“化缘”于合肥、六安、信阳、亳县、淮阳千里途中。
三十二年后,已身为“天下第一人”的朱元璋又来到於皇寺,旧地重游,但见一片“瓦砾荆棘”,勾起往日心头的凄楚。因此下旨择地(因原寺址离他父母坟地太近,有碍祭祀)重建,“更寺名龙兴”,而且执意派人在山寺门楹写下那样的联语。
然而,历史无涯,岁月无情,几百年后的今天,龙兴寺早已毁于兵火动乱,只存有一片残垣断壁了。面对碎瓦陈砖,一页页悲壮的历史从我眼前掠过,那漫天的风沙,那古城的冷月,那边塞的胡笳,那荒野的白骨……小小的凤阳呵,你的胸膛流过多少苦难?我怎么也不能忘怀我在凤阳采访时,群众述诉着这样一件件小事:
早几年之前,在这个县夹河滩大队,农村的孩子却不知道什么叫鸡,鸡是什么样子?要问那里的鸡呢,问题却很简单,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了。还有,队里种花生,得先将花生种在牛尿里泡一遍,生怕有人把它吃了……
忽然一阵清风吹过,顿时觉得浑身上下清爽起来。甜蜜的花香飘来了,耳边飞过嗡嗡营营的蜜蜂。我抬头望去,不觉吃了一惊: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瑰丽无比的景象。纵横的阡陌,波浪似的岭头,广袤无垠的山野间,象节日的夜晚放着焰火,一下爆开漫空金花——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全端到我的眼底来。绿油油的麦子长起来了,随风起伏,一浪一浪地直扑胸怀,仿佛是天上的仙女们下到人间,跳着舞蹈,绸裙缎带在天地间飘漾。山下远处,隐隐传来了农家特有的鸡鸣狗叫——一曲农家乐的合奏曲拉开了序幕。我知道,这是农村实行“责任制”后的变化。
原来,我已穿过古寺废墟,登上了日精峰。
时令已是四月之初,柔风送来暖意,登上山头时,我已是热汗涔涔。我正待举手拭去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却有人在身后问我:
“你同志也来看景?”
说话的是个老者,长须飘拂,洁白如霜,睛目矍铄有神,面容慈祥可亲。
我点点头。
“呵,你不说我也猜得出。”老者抚掌呵呵大笑说,“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呀,总爱寻个幽探个胜,发思古之情……”
我惊讶了。暗道:“你怎么看出了我的心思呢?”不觉细细端详起他来,他神态安详,举止飘逸,果然气度不凡,只得暗暗称奇。
不料老者却先说了:“不瞒同志说,我在这日精峰下活了八十多年,什么样兴亡盛衰事体没经历过?什么样头头脑脑人物没交接过?比如说,十年之前吧,多少人拥上山来,呼天喊地横扫牛鬼蛇神,泥菩萨是推倒了,寺庙也毁坏了,但是,林彪、“四人帮”却妄图在人民中推行现代迷信,制造新的愚昧,然而那只是他们的梦想而已……”
不意这“山野之夫”,竟滔滔不绝论起天下大事来了。
“当然,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来龙兴寺的人也不会只有一个目的。就说几天前,听说还是一个不小的‘官’儿,来到龙兴寺,还到老朽家里去看望,并且召开座谈会,听取对农业责任制的意见哩。”
“要你们提意见?”我的心猛地一沉。我急迫地问,“他说了些什么?”
“他呀”老者兴奋起来,捋了捋满把胡须,朗声说:“他说干工作,搞生产,采取什么方法,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水路旱路都可以走,不要再干一刀切那样的蠢事。”
我放心了。
“你知道龙兴寺寺门那副对联吗?”老者突然转了话题说,“连朱元璋都知道从那副联语中悟出真谛,我们今天的人为什么不能比他做得更好呢!”
我心中一热,竟产生了一个可笑的想法:假如我是这个公社的党委书记或别的什么头儿,一定请这老者去任“顾问”!
极目远眺,莽莽苍苍,偌大的江淮原野,气魄恢弘,一览无余。长河短渡,大山小岭,仿佛都苏醒了,在这春天的舞场上,尽情欢跳滚舞,浩荡向前,那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