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万紫千红才是春——记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王小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2-12
第3版()
专栏:

万紫千红才是春
——记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王小妮
在山西省晋华纺织厂,有一个被人们誉为“开不败的花朵”的姑娘,她叫王小妮,是细纱车间高支纱挡车工。从进厂到现在,她一直出满勤,干满点,看高台,夺高产,七年干了九年零七个月的活,被命名为山西省的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帮助别人超过自己
去年5月,为迎接八省、区操作技术能手选拔赛,山西省心灵手巧的人间织女汇集晋华纺织厂参加比赛。选手们个个准备在赛场上一搏。然而王小妮这阵子比别人更忙,她一会儿帮助这个选手包卷粗纱,一会儿向那个选手传“绝招”,要么就不声不响地给上车的选手当“清洁工”。本厂的一些青年工人看着心里直着急,有的说:“小妮真傻,学雷锋也不能在竞赛场上学呀,这是比赛呵!”
她的教练员东桂琴心里也有些不踏实,找到小妮认真地说:“领导上把你从车间抽下来,是让你在省里创好成绩。现在,你把时间都消耗在别人身上,将来我们不好交代。”
“东师傅,一人力量孤单,众人力量推倒山,大家都学好了,不是比我一个人好更好吗?”
小妮充满感情的回答,使东桂琴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是啊,小妮是个有志气、有毅力、有智慧的姑娘,她为了攀高峰,拜师学友,班中练,回家也练。纱把指头拉出了一道道血口,也不间断练功,硬是使连接十根头的速度由原先的五十四秒缩短为二十六点四四秒,换单根粗纱的速度由原来的八点二秒缩短为五点六秒,质量多为一百分。从此,不论是省外的技术“尖子”,还是本厂的徒工,只要来求教取经,小妮总是手把手地传授操作要领,把自己总结出来的“绝招”献出来。现在,拚搏的时刻到了,她还是这样毫不吝惜地把时间送给了别人,无私地传经送宝,她想的是多么深远啊!对后进满腔热情
王小妮所在的细纱车间有一个码纱工小李,过去曾因请病假未批准,就赌气把管理人员揍了一顿。事后受到开除厂籍、留厂察看的处分。小李心灰意懒。王小妮主动热情帮助他,她见小李有时不吃饭,就三番五次地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吃。小妮的盛情和真诚感动了小李。在小妮家,他受到全家人的热情接待和苦口婆心的劝导。
一颗冰冷的心被融化了,小李又重新活跃在工作岗位上。平时一干完自己的活儿,小李就主动地帮助别人干这干那,一会儿也闲不着。只过了一年时间,厂里就取消了对小李的处分;不久,小李又加入了共青团,成为生产上的一名骨干。欢迎别人找“岔”
1979年9月,正是全国开展质量月活动的时候,王小妮刚从高支纱调到了中支纱挡车,就碰上了检查。检查员发现她的机子上有一个锭带打了扭,按规定扣了零点一分。
许多人为小妮报屈,认为她刚到中支纱,技术当然不如原来熟练,应该原谅。刚落纱就上车,扫车不注意也能造成打扭,不一定是小妮的毛病,不该扣这零点一分。检查员也后悔当时不该找小妮这个“岔”。小妮却高兴地说:“考核标准对谁都一样,问题出在我的车上,而我又没有发现,这分应该扣。”她的想法与车间的领导想在一起了。由于这个小小的质量问题,她在庆功会上只记了个二等功,没有披红领奖,但她心里却很踏实。总嫌自己为国家贡献少
一天晚上,王小妮的母亲宋大妮等待女儿回家吃饭,直到夜间十一点,还不见影子。她暗自思忖:“这丫头早上六点就去了厂里,到现在还没回来,准又是加班了。”不一会,小妮急匆匆地回到家,一进门就对母亲说:“厂里人手紧,我还得加一个班。”老人望着女儿带血丝的眼睛,尽管心疼,但还是默默地点头赞许了。小妮临出门的时候,她把两个鸡蛋塞进了女儿的兜里。
这一天,王小妮下了早班以后,一直留在车间苦练挡车工作法,夜班接班时,她发现还有几台车没人开,就软磨硬磨地留下来,一直干到第二天清晨才离开厂里。
还有一次,小妮上夜班,见她的车旁还有几台车停着,便主动找值班员梁玉拴说:“梁师傅,再给我扩几台车吧!”梁师傅想,一个挡车工按规定每人定额看三台车,一千二百纱锭,可小妮已扩到五台,看了二千纱锭,在全国也是少有的,这怎么行呢!在小妮的再三要求下,梁师傅只好答应她再扩一台车,看二千四百纱锭。大家向小妮投以钦佩的目光。但也有人不理解地说:“小妮只挣三十八元五角钱,却干了两个人的活,经常连轴转,图个啥呢?”对这些议论,小妮从不放在心上,她有着自己的信念:旧社会,父母从河南逃荒来到晋华,父亲挨过把头的皮鞭,坐过日本鬼子的老虎凳,一天只挣一角五分钱,母亲给人家拆洗一身衣服才能换回三两米。如今,国家对我们照顾得这么好,比起党和群众给我的荣誉,我给国家干的还是太少了。” 邓琮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