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管弦声声传友情——瑞士苏黎世音乐厅乐团访华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2-12
第6版()
专栏:

管弦声声传友情
——瑞士苏黎世音乐厅乐团访华演出
本报记者 江建国 张德真
元宵佳节,瑞士苏黎世音乐厅乐团一行139人,飞越千山万水,来到中国举行首场访问演出,给首都增添了喜庆气氛。他们在北京接连演出三场,获得巨大成功。瑞士音乐家们精湛纯熟的技艺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受到了首都听众的热烈欢迎。
已有114年历史的苏黎世音乐厅乐团,是欧洲规模较大、艺术造诣较深的音乐团体之一。它的历史同欧洲音乐史上许多著名音乐家的名字联在一起。它的奠基人是十九世纪德国著名作曲家瓦格纳。德国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和当今杰出的指挥家卡拉扬都曾担任过它的客座指挥。多年来,苏黎世音乐厅乐团演出过多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尤其擅长于德国、奥地利作曲家的古典音乐。它拥有来自30个国家和民族的167名乐师,其中不乏国际比赛获奖者。几年来,乐团多次出国访问,声誉斐然。
在北京的演出中,为了表达对中国的友好情谊,他们特意把中国家喻户晓的名曲《二泉映月》安排为第一个节目。据乐团总经理贝西先生说,这支曲子是该乐团有史以来演出的第一个中国作品。贝西先生认为这首曲子跟莫扎特晚期风格相近。总谱改编者、中央音乐学院吴祖强教授高兴地说:“虽然有些段落稍嫌生硬,但我听得出来,他们是理解了作品的内容的。”贝西先生和指挥埃申巴赫表示,以后要学习和演奏更多的中国音乐。
音乐会的主要曲目是奥地利古典作曲家莫扎特、德国古典作曲家贝多芬及舒曼的作品。这些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在乐团的音乐家们手下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深深感染了听众。人们仿佛听到了阿尔卑斯山间春天里叮咚作响的清泉,仿佛游弋在“碧天如水夜云轻”的多瑙河上;又仿佛看到了金戈铁马、搏击命运的壮烈场面。在几部协奏曲中独奏部分高音玲珑剔透、低音圆润柔和,乐队力度控制得十分出色。
瑞士音乐家们的精彩演奏博得听众热烈的掌声。女大提琴手埃斯特尔·尼芬贝格受到特别欢迎。贝西先生激动地说:“行前我们曾担心中国听众理解不了欧洲古典作品,心情有点紧张,但听众发自内心的掌声,说明了中国听众是内行、出色的听众。”指挥埃申巴赫先生说:“这样热烈的情景甚至在作曲家的祖国也很少见到。足见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而且是和平的语言。”
首都的音乐界人士对乐团指挥克里斯托夫·埃申巴赫先生高超的艺术十分欣赏。今年不过42岁的埃申巴赫先生不仅是位优秀的指挥家,而且是曾经两次获得国际比赛一等奖的著名钢琴家。中央乐团指挥李德伦以及吴祖强、刘诗昆评价说:“指挥风格严谨,落落大方,动作准确、干净利落,是传统的德、奥风格。”
这些瑞士音乐家们都是第一次访问中国。在演出及排练的空闲中,他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名胜古迹。他们交口称赞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古老。他们觉得最大的憾事是在中国的时间太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