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河豚鱼与永某氏之鼠的教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2-12
第8版()
专栏:

河豚鱼与永某氏之鼠的教训
余心言
宋朝文人苏东坡写过一篇《河豚鱼说》,读来颇有意味。说是南方的河里有一条豚鱼,游到一座桥下,撞在桥柱上。它不怪自己不小心,也不想绕过桥柱,反而生起气来,认为是桥柱撞了自己。它气得张开嘴,竖起颔旁的鬐,胀起肚子,漂在水面上,很长时间一动也不动。飞过的老鹰看见它,一把抓起来,把它的肚子撕裂。这条豚鱼就成了老鹰的食物。
苏东坡就此发议论说:“尝悼世之人有妄怒以招悔”者,在不应该发怒的时候发怒,结果遭到了不幸。就象这条河豚鱼,“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却“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
苏东坡记下这个故事,“聊以自警”,是很有意义的。人难免要犯错误。无论是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人们的行为违反了客观规律,就叫犯错误,就要吃苦头,如同河豚鱼碰桥柱那样,人们平常叫做“碰钉子”。“碰钉子”的好处是使人们认识自己做错了,从而改过来,同时也就使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规律增长了认识,避免以后再碰这样的钉子。
怎么会出现碰钉子不自改正却迁怒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呢?苏东坡没有解释。他的这篇寓言是读了柳宗元的《三戒》受到启发而写的。柳宗元说:“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然卒迨于祸”。他写了三个由于缺乏自知之明,最后没有好结果的故事。其中第三个故事就是《永某氏之鼠》。说的是永州某氏迷信思想甚重。他自己是属鼠的,因此对老鼠就特别爱护。家里不但不养猫,还禁止家人打老鼠。无论是仓库里的粮食,还是厨房里的食物,都任由老鼠随便糟蹋。于是,他家里老鼠愈聚愈多,愈来愈猖狂,弄得没有一件完好的器具,没有一件未被老鼠咬过的衣服。白天,老鼠和人一起行动,晚上更是老鼠的天下,打架斗殴,奔逐嘶叫,闹翻天了。
几年以后,某氏搬到别的州去了。房子换了新主人。那些老鼠还是照老样猖狂。这位新主人却不客气,找了五、六只猫,关起门来翻屋瓦,灌鼠穴,督促家里人一起动手打老鼠。结果,杀死的老鼠堆起来象小山一样。
柳宗元从这个故事引出的教训是:“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老鼠对人造成危害,却没有受到人的打击,这是不正常的情况。把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当作是正常的、会永久存在下去的,这就是“永某氏之鼠”的判断错误。情况变了,属鼠又爱鼠的主人不在了,它们也就横行不下去了。
老鼠和人不同,它不能自己改造自己的“鼠性”,因此也就谈不到真正的接受教训。人当然应当较老鼠高明得多。还在林彪、“四人帮”横行那种不正常的时代,许多人就可以看出它决无“可恒”之理。随着这种不正常的时代结束,在那个时代盛行起来的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也就会被更多的人抛弃。
不过,这种觉悟并不是整齐划一的。所以,就有必要来加强我们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对于某些缺乏生活经验的青年人,这种帮助就更有必要。那种放松政治教育,忽视思想工作的态度是不对的。光埋怨,尽叹气于事无补。这种状况应该改变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