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影坛趣闻随感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2-16
第8版()
专栏:

影坛趣闻随感录
蒋元明
《骆驼祥子》搬上了银幕,主人公祥子和虎妞选的都是年轻演员,而在五十年代就演过祥子和虎妞的李翔和叶子全退居“二线”,一个改演戏不多的二强子,一个改扮“捡破烂”的老婆子。他们都鼓励青年人要超过自己。《骆驼祥子》尚未和观众见面,但仅凭这演员的挑选和搭配,就使人觉得这部电影很值得一看。
我佩服老“祥子”和老“虎妞”的“绿叶”精神。这两位老演员没有凭老资格“当仁不让”,而是甘为配角,绿叶衬红花。不用说,他们的演技是高明的,但他们的见识更高明。试想,六十开外的人,再去充当拉洋车的小伙子和坐花轿的新娘子,那有多别扭!可扮演起老头老太太,则自然是“神形兼备”。这就叫做有自知之明。可惜的是,并非所有的演员都懂得这一点,特别是生活中有的“演员”,偏偏爱“老演少”,难免不杀风景!
《茶馆》也开拍了。康顺子一出场,导演谢添细一看,觉得银幕与舞台究竟不同,当即改变主意:“青年时代的康顺子太老了,一定要换!”扮演康顺子的演员胡宗温,年届六十,不论她怎么发挥自己的艺术天才,也无法使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形象叫人满意。她一听说换人,好象闻了大赦令,松了一口气:“太好了,导演您这下子可把我给解放了!”谢添然后四处走访,很快选中了一个二十岁的小演员。当这姑娘来到摄影场地时,在场的人一齐欢叫起来:“啊,小胡宗温!”胡宗温忙赶过去,一把将小演员拉到怀里,端详了半天,兴奋地说:“太象我当姑娘的时候了!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天上是掉不下来的,可地上却有的是。中国之大,人口之众,选一两个相象的演员那还不容易!连毛主席、周总理这样的独具风貌的伟大历史人物,都不愁选不出几个形似的演员,更何况别的人呢!如果愿意选的话。
导演谢添是值得赞扬的。第一,他很果断,一看演员不合适,就坚决换人,没有过多地去考虑这样做会不会伤别人的面子,影响别人的情绪;第二,他不辞劳苦,亲自出马走访,挑选合适的演员。
实际生活里的“导演”,有许多远见卓识者,但有的就很缺乏谢添这种魄力和眼力。譬如选一两个年轻一点的人进领导班子,他们总是左忧虑,右担心,怕得罪这个,怕影响那个;有了人选,又横挑鼻子竖挑眼,一会儿是“不成熟”,一会儿又是“不理想”,好象天底下就没合适的,还不如照旧凑合着稳当。至于这样对事业、对工作有什么危害,他们倒觉得不必过虑了。如果这样,怎么能指望他们导演出更多的好戏来呢!
当然,培养选拔接班人要慎重稳妥,更不是靠哪一个人,要靠集体,靠制度。真正的“导演”应该是各级党委,加上群众路线以及健全的干部制度。这恐怕是我们多少年来的经验教训吧。
在中国的舞台上,今天不是正在演出一场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的大型时代活剧吗?我们的“导演”和“演员”们,能不能从《骆驼祥子》与《茶馆》的演出中,得到一点什么借鉴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