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欧洲共同体预算搁浅症结何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2-18
第7版()
专栏:新闻综述

欧洲共同体预算搁浅症结何在?
魏家驹
欧洲经济共同体在1982年度预算问题上,最近开过多次会议进行讨论,因内部意见分歧,迄今未能达成协议。1 979年共同市场各国曾在预算问题上发生危机,今年又在这一问题上遭到搁浅。
去年6月,各成员国在理事会上就减少农业补贴和英国、西德坚决要求减少预算分担数额问题上不断争吵。当预算草案转到议会审查时,议会要求增加拨款,理事会则反要求削减,彼此争执不下。去年12月22日,议会在没有和理事会取得协议的情况下批准了242亿美元的预算。理事会立即作出强烈的反应,要求推迟批准,以便再进行协商,但遭到议会拒绝,形成僵局。现在已到2月,而今年的预算还迟迟定不下来。2月1日,共同体成员国的大使会议决定把预算纠纷提交共同体法院,使事态的发展更形复杂化。
预算问题争吵的根源,是各成员国在共同农业政策上所反映出来的互相对立的经济利益,而预算制度中某些模棱两可的规定,又加剧了彼此之间的矛盾。
共同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在共同体内部对农产品按统一价格免税自由流通,对从共同体外进口的农产品,按照世界市场价格和共同体价格之间差额征收可变差价税。
对共同体出口的农产品按照与国际市场的差价给予出口补贴,以加强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这对于保护共同体的农业生产,实现共同体农业市场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
但是为支持共同体农产品价格所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为了在共同体内部实行统一价格,规定当农产品价格超过规定的上限时,就由共同体主管部门按统一价格出售;而当价格跌到规定的下限以下时,则由共同体主管部门按定价统一收购,以保证生产者的利益和市场的稳定。常常因而把生产者卖不出去的大量剩余农产品包下来,而造成“奶酪成山”,“酒多成湖”,以致需要毁粮保价。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共同体每年都要销毁价值达6,000万美元的粮食,这种耗费都是要在农业保证基金中支付,同时,共同体出口农产品时,由于要降低到国际市场的价格,以保持竞争地位,又必须补贴差价,耗费巨资。从1973年以来,在共同体的整个预算中,支持农业的费用平均逐年增加,1979年和1980年的农业支出高达预算总额的75%,单是对牛奶和奶制品的补贴就占到农业支出的三分之一。这对共同体预算也是一个沉重负担。
共同体各成员国间工业发展水平大体相似,而农业生产则十分悬殊。英国、西德是传统的农产品进口国,法国、意大利、爱尔兰能够自给,某些谷物并有剩余可供出口,意大利、荷兰都分别可以出口蔬菜、水果或畜产品,但都需要进口粮食。因此,目前共同体的预算支出,对于农业比重大的成员国有利,特别因为预算支出集中于奶酪产品、谷物、食糖和肉类,这对于富裕的“北方”成员国农业更为有利。
现有的共同体预算分摊,英国和西德都居于前列,可是实际受益相对很少,特别是英国目前经济困难,自认为是一个比较穷的成员国,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国和西德一直在强烈要求改革现有的预算的分担和共同农业政策。
欧洲议会过去对于预算只能提出建议,发言权不大。1975年通过的关于修改有关共同体某些财政条款的条约,赋予议会较前为大的预算权力,议会的作用提高了。但在议会和理事会的职权方面,却缺乏明确的规定,因此经常发生扯皮。议会在预算中增加了关于“粮食援助”和“贷款”的支出,尽管数目不大,但是理事会认为议会增加的支出项目,不属于议会职权范围,因此不能同意,从法律上说,预算经过议会批准,应当认为已经通过。因此理事会只得要求提请法院受理。
共同体在预算问题上的争吵反映了各成员国在共同农业政策上的矛盾,共同农业政策没有彻底修改,预算问题上的矛盾就不会得到根本解决,然而共同农业政策又是共同体的一项基本政策,是难以轻易改变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