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从胡屠户说到“势利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2-18
第8版()
专栏:

从胡屠户说到“势利眼”
杨际岚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脍炙人口。范进的丈人胡屠户前倨后恭的行状,尤为难忘。
在胡屠户的眼里,同样一个范进,中举前是“尖嘴猴腮”“不三不四”,借盘费赴考非但分文不予,反而被讥为“想天鹅屁吃”;中举后,范进一下变成“天上的文曲星”,“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真有天壤之别。
昔有“势利眼”之谓,有势有利,另眼相待。胡屠户长的正是这样一双“势利眼”。想想周围听到、见到的一些事,很难说胡屠户式的“势利眼”已经绝迹。有的地方发生过歧视、轻慢小学教师的事,不就是个缩影吗?在有的人心目中,尽管是参加全国性的专业会议,但小学教师住宾馆、受优待,岂但不可思议,简直不可容忍。问题不仅仅出于社会公德的淡薄,症结之一,在于是否平等待人,在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刨刨根,就看得更为清楚了。在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身依附关系,专制制度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马克思)。鲁迅曾愤慨地抨击中国宗法社会是“天有十日,人有十等”。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金钱关系,是“现金交易”,“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共产党宣言》)。显然,用“势利眼”看人,是旧制度遗留下来的痕迹。这一残迹从侧面表明,人们的心灵深处还藏匿着经年累月的思想尘埃。
新中国,新社会,新在哪里?高度的精神文明如何建设?我想,逐步恢复和建立人与人的新型的平等关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敬重人,推崇人,不是看他钱多不多,名声响不响,地位高不高。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里,无论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是有益于人类幸福、社会进步的人,都应一视同仁,得到应有的尊重。人们渴求以信任、友谊和谅解的甘泉,洗涤用“势利眼”待人的尘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