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苏联霸权主义扩张战略的特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2-20
第6版()
专栏:专论

苏联霸权主义扩张战略的特征
舒冈
近十多年,苏联凭借空前膨胀的军事实力,以进攻的态势推行它的全球扩张战略,积极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世界局势的急剧紧张,引起各国人民对战争危险的担心和不安。
苏联的战略带有明显的进攻性
所谓进攻性,是指苏联扩张的总态势。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苏联乘美国陷于印度支那战争的时机,加紧扩充实力,经济上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军事力量达到了同美国的大致均势,并一直保持着赶超美国的强大势头,使力量对比朝着不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同时,苏联看到美国由于患“越南战争后遗症”,认为它“已无力实现其对外政策计划”,于是大举出动,通过利用代理人和派遣雇佣军,直至亲自出兵,向欧洲的后方、侧翼和美国外围抢夺阵地和立足点,向更加要害的地区进逼,进行全球战略的部署。苏联这种扩张势头引起了西方的警觉。近几年来,世界不少国家谴责苏联的扩张,对苏联的意图提高了警惕。美国也企图从加强军备和调整同盟国的关系两方面努力,扭转对己不利的局面,但是遇到不少困难和麻烦。而苏联却一面继续加强军事实力,研制和部署新式武器,一面针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弱点展开新的攻势,极力离间分化美国同盟国的关系,破坏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格局。总之,近十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基本形成了苏攻美守的态势。
依靠军事力量夺取战略要地
军事力量是苏联扩张战略的主要支柱,夺取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通道则是它的最重要目标。苏联全球扩张包括三个方面,即:严密控制它的“大家庭”成员;同美国争夺西欧;向第三世界扩大势力范围。这三者都要依靠它的军事力量。苏联在东欧各国派驻重兵,加强华约和经互会,维持它对这些国家的霸权统治。从正面和两翼对西欧形成压倒的军事威慑力量,力图瓦解西方联盟,迫使西欧在美苏之间采取中间态度。在第三世界,苏联竭力进行渗透,谋求建立和扩大它的势力范围,把美国和西欧、日本的势力和影响排挤出去。它以“军援”开路,力求造成受援国对苏联武器及零件的依赖,作为对它们施加影响和压力的手段。苏联还派遣军事人员帮助训练军人,控制一些国家的部分军事指挥权,甚至使用雇佣军或苏联军队,进行直接的武装干涉。
为了实现它的全球战略部署,苏联把取得对美国的军事优势放在优先地位。它除了发展导弹核武器以外,也积极发展常规武器,改进武器装备,发展新的作战飞机和海军舰艇,使它不但在导弹核武器方面同美国取得均势,而且在常规兵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苏联还竭力谋求军事战略上的优势,抢占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通道。苏联扩张的矛头首先指向中东、波斯湾地区,在红海、亚丁湾、印度洋建立海空基地。它入侵阿富汗,待机向波斯湾和南亚地区推进。在东南亚,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乘机把太平洋舰队推进到南中国海,迫近马六甲海峡,与它在中东、西亚的战略部署相呼应。在非洲,苏联插手民族解放运动,在非洲国家之间制造纷争,向非洲进行渗透扩张。这些占领战略据点的活动,同时也是为了争夺和控制西方经济赖以生存的石油和矿产等战略资源,控制海上战略通道,以求完成它的全球战略部署,置西方于受制于它的地位。
“缓和”是推行扩张战略的政治手段
苏联在全球扩张中,以军事实力作后盾,同时在政治上玩弄“缓和”,以求在战争威胁下达到瓦解西方、不战而胜的目的。
“缓和”是勃列日涅夫集团掩盖其攻势的手段,是他们进攻性战略的组成部分。苏联利用美国在越南战争后需要喘息时间和西欧的经济困境,同美国和西欧大谈“缓和”。七十年代中期成了苏联同西方的“缓和”“蜜月”。欧安会开成了,开始了各种名堂的“裁军”谈判,苏联同西方的经济、科技合作关系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可是恰恰在这个时候以及以后一段时间,苏联加快了扩军备战和侵略扩张的步伐,弄得世界不得安宁。正当西方从“缓和”的迷魂药中苏醒过来、要采取措施对付苏联扩张时,勃列日涅夫则以比过去更高的调门,在苏共二十六大上大谈其“缓和、裁军、合作、对话”的“诚意”,要给“缓和”以第二次生命,企图借以巩固他们前几年扩张的成果,改变苏联霸权主义形象,度过内外困境,离间和分化美欧联盟,破坏美国加强军事部署和军备计划的目的。苏联的这一手应该引起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警惕。
“反帝”是包裹扩张战略的糖衣
打着“社会主义”、“反帝”、“支持革命”的旗号使苏联的扩张战略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苏联领导人利用苏联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威望,和第三世界人民向往社会主义的善良愿望,把他们对别国的控制和占领,对别国人民的武装镇压和屠杀,一律美化为什么巩固“社会主义阵地”,发展“社会主义力量”,“支援人民革命”。他们致力于建立和扩大以苏联的社会经济模式为样板的国家体系,以利于它的控制和扩大它的势力范围。苏联领导人向来把他们那个丧失了活力的社会经济政治模式自诩为“社会主义的典范”,要“大家庭”各国一律加以效法,并不顾客观条件强加于第三世界一些国家。它派出大批人员去那里帮助建党,指望把它们纳入苏联的“一体化”体系。
苏联霸权主义扩张战略的这些特点,使它具有最大的危险性。苏联已经成为新战争的策源地。但是,也应当指出,苏联在战略上存在着许多严重弱点。苏联的经济困难很大,力量相对不足;苏联的后院——东欧不稳,它越来越难于控制;苏联在全球扩张,四处树敌,而且战线越来越长,包袱越背越多。在世界上,它的地位越来越孤立。现在,苏联霸权主义者仍在继续推行全球扩张战略,力图获得全球霸权,各国人民同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也将坚持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