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叔叔、阿姨们,我们要看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2-21
第5版()
专栏:

“叔叔、阿姨们,我们要看戏”
“叔叔、阿姨们,我们要看戏……”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十二个月》剧组,结束中南地区的巡回演出已经一个月了,可是,孩子们天真、热切的要求仍然在他们耳边回荡。
童话剧《十二个月》是苏联儿童文学家马尔夏克根据民间传说改写成的世界名剧。去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特约张奇虹同志导演,经过艰苦的再创造,终于把它搬上首都舞台。10月,他们又带着这出歌颂真、善、美的童话剧前往南国。短短三个月内,行程几千里,辗转数省市,演出了101场,这在儿艺的演出史上是空前的。在武汉还出现了演出场次一加再加、临时座位一添再添的盛况。到了长沙,连聋哑学校的学生也来看戏。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听不见仙笛般的音乐和银铃般的歌声,但是,他们一个个看得瞪圆了双眼,咧开了大嘴、淌出了热泪。在广州,观看北京来的童话剧成了孩子们的盛大节日。越秀区最后一批小学生也被批准入队了,该如何庆祝这件喜事呢?孩子们郑重其事地推选了1,000名代表,前去观看《十二个月》的演出,在开演之前举行给新队员授红领巾的仪式。更令人难忘的是在深圳的演出。深圳与香港近在咫尺。临去之前,有的同志担心,环境不同、语言不通,童话剧会不会有观众。结果,深圳的学生看入了迷,辅导员、老师赞不绝口,有的青年工人连看三遍,还徘徊在剧院周围不愿离去,连香港、澳门的同胞也闻风竞相观看。一天,戏演到中途,后台撞进一位陌生的老人,他眼眶里噙着泪花,声音里伴着忧伤,恳挚地说:我是个退休的香港中学教员,请原谅我戏没看完就来打扰你们,有些心里话实在憋不住,香港的孩子太可怜了,看不到这样的好戏,您们一定要去香港演出……。这一呼喊,很发人深思!
对下一代持什么态度,是衡量一个民族、国家兴衰的标志之一。我们的党中央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下一代。儿艺的同志们生活在党中央身边,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参加《十二个月》剧组的大多是老演员,象方掬芬、连德枝、覃琨、李若君等早就是孩子的妈妈了。可她们,在台上就象稚态可掬的孩童,又唱又跳,常常汗透衣衫。在台下又充当搬运工、洗衣工,参加拆台、运景、洗服装。由于儿童票价低廉,为了减少亏损,剧组的同志宁可挨冻,不肯使用暖气;宁可挤在后台睡统铺,不肯搬进旅店。
美妙的演出、可爱的队伍,唤起了多少人对儿童戏剧事业的憧憬。湖南省文联主席康濯同志观看演出后,即兴赋诗一首:“善恶欢忧动万家,冬来春意满长沙,童颜不老心灵美,儿艺高擎祖国花。”并决定把部分稿费捐赠给儿童艺术事业。武汉市话剧团儿艺队排除重重困难,上演了儿童剧《小侦察》,受到小观众们的欢迎。如今,他们更是信心倍增,准备再接再厉。广东省话剧团决定排演新编的儿童剧《小红军和大俘虏》。几个省市的负责同志亲自看戏,接见演员,并且纷纷表示要做儿童艺术事业的促进派。但愿儿艺《十二个月》剧组这朵鲜花,能引来南国土地上儿童艺术事业的百花吐艳。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未来是人类社会的无价之宝。每一个愿意为未来创造幸福的人,都应该听听孩子们的呼声:“叔叔、阿姨们,我们要看戏……”
本报记者 解 波(附图片)
儿艺演员方掬芬、覃琨同小观众在一起。 侯亚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