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人情交往与精神文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2-23
第8版()
专栏:

人情交往与精神文明
草 絮
1月10日《新民晚报》第四版有一则小资料:据上海市有关部门对500户职工家庭抽样调查,1981年下半年与1980年下半年比较,家庭生活消费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中,礼尚往来的开支增加很多,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户每月馈赠的礼金、礼品支出比前年同期增加了40%左右。
这个触目惊心的增长比例,清楚地告诉人们:婚丧喜事排场越来越大,亲友间送礼的标准也愈来愈高,大量的钱财在“礼尚往来”之中流去,加重了千家万户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馈赠礼金、礼品的支出增加,又反映了“送礼行情”的上涨。据说,现在的送礼,出手十元左右是“寒酸”的“小儿科”;二、三十元也还不上“台面”;五十元左右算是“正常”;三位数才是“碰碰响”。如此行情,真有点谈“礼”色变。问题又不仅在此,更厉害的是与“礼”搭界的项目越来越多。婚丧喜事已经够对付了,又有逢年过节,走动走动,进门要个“礼”;托人办事少不了一个“礼”;有人出生、升学、参军,也少不得用“礼”相贺。旧的风俗礼加上新的各种名目的“礼”,数量之多够吓人了。尤其可怕的是,一些人竟以礼金的高低和礼品的贵贱作尺度,量人情的厚薄,弄得一些人只好打肿脸充胖子,坚持送礼的“高标准”。拜金主义竟然污染了今天的人情,这是很值得我们警惕的。
人情交往本贵有情。我国人民有古道热肠的传统,亲友同事之间,一人有喜,大家相贺;一人有难,大家相帮;相互之间,赤诚以待。倘若人情被视为畏途,拜金贵物,不是转化为“无情”,也只能是掺和着虚情假意了。所以,礼金礼品之类,实在是对友情的亵渎。苏格拉底说过:“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别林斯基也说过:真正的朋友“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一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他们对友情的理解是文明的,相反,用礼金量人情厚薄的人,则是庸俗的,粗野的,不可取的。
人情交往中的送礼标准愈来愈高,与一些索礼者的胃口越来越大有关。这些人一旦家里有可贪之机,就大做广告,滥发请帖,唯恐无人知晓。贪礼者,贪利也,竹杠敲得重重的。而且礼壑难填,胃口是越撑越大的。对此,鲁迅提出过一种对付的办法。他在一篇杂文里,引了一个贪心知县作生日收了一个金老鼠,还想收一个金牛的故事以后说:“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我想,这话至今也还是有现实意义的。对付大张旗鼓的索礼者,就是要顶住。若是为此会断了“人情”,这样腐朽的、庸俗的唯利是图的“情”,还是断了的好。
我们正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对人情交往中的种种垃圾也该打扫一下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