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从林家草大队看农田林网的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2-25
第3版()
专栏:

从林家草大队看农田林网的效益
中国林科院林研所 宋兆民
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农业高产地区,要不要实现农田林网化,建立农林混合的农业生态体系?最近我们对上海郊区青浦县练塘公社林家草大队的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建立农林结合的生态体系,是克服高产地区产量不稳的重要关键。
林家草大队属地少人多的农业高产地区之一。这儿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水热资源,但灾害性天气年有发生,造成产量不稳。这个大队从1964年开始实现乔木灌木结合的农田林网,共植树十万余株,林木覆盖率达10%,不仅初步解决了水乡地区用材奇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农作物的逐年增产和稳定高产。过去,这个大队粮食单产长期徘徊在900斤左右,造林后的第7年(1971年)开始发挥效益,单产上升到1,399斤。随着林木的生长,效益越来越显著,1979年单产达到2,520斤;而生产条件与之相近的邻村干庄大队,1971年单产为1,062.9斤,1979年为1,738.9斤。1974年一场强龙卷风,相邻无林网保护的生产队,油菜几乎棵粒无收。而林家草大队的油菜却损失很小。据测定,林家草大队农田林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一)防风抗风作用。根据青浦县历年气象资料,该地区最大风速可达16米/秒以上,每年6月至10月正值三麦、棉花和水稻生长的关键季节,受台风和龙卷风影响比较频繁,易造成棉花落果、稻麦倒伏和脱粒减产。而林家草大队的林网平均可降低风速40%左右,大大减轻了风灾对农作物的危害。
(二)防御低温冷害的危害。上海地区晚稻低温冷害,几乎年年发生,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从林家草大队9月中旬至10月中旬观测结果看,林网在秋季具有增温作用,可使日平均气温提高0.3—0.5℃,最高可达1.5℃。
(三)林木的生态效能,保证了作物的增产。由于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变而使农作物增产的功能称为增产的生态效能。根据产量测定,林家草大队的林网可使水稻增产6%。在抽穗开花期,对温、湿、光的要求较高,尤其对温度的反映最为敏感。而林网具有增温、降风和稳定的湿度环境,从而为水稻生育创造了优越的气候生态条件。
林木的群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生物保护层,它既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免自然灾害,又能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高产地区建立农林混合经济结构的生态体系,是保证高产地区稳定高产的重要途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