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土改后太行山区农民积极改良农具 王登高等创造新式耘锄 锄草效力超过旧有小锄四倍到五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9-21
第2版()
专栏:

  土改后太行山区农民积极改良农具
王登高等创造新式耘锄
锄草效力超过旧有小锄四倍到五倍
【新华社十七日讯】已经实行了土地改革的太行山区广大农村中,农民积极地起来改良农具,已成为一个群众性的运动。潞城北社村就是展开着这样的运动的许多农村中的一个。
潞城北社村是一个地广人稀的村庄,过去一向因为劳力和畜力不足,农民只能在广种薄收的政策下耕种土地。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畜力和肥料都有显著增加,土地产量也提高得很快,但是夏锄中劳力的困难始终没有克服。包谷刚刚锄完,谷子地里的草又长起来了。一个劳动力发挥到顶点每天只能锄二亩地,因此通常锄到两遍,季节便已过去。
近年以来,全村的农民在争取生活富裕的思想鼓舞下产生了改良农具的要求,于是“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的故事便从此开始。最初,年老的铁匠王登高模仿耧的形式设计了一种耧锄,但经过试验后失败了。后来,这个铁匠又从耧下加了一个底杆,这样马马虎虎便能用了。今年夏天,另外两个叫王文丙和成大钱的农民,在使用中发现这种工具还有改进必要,于是一个在上面加了升降螺丝,一个加了车轮,这样便成为了一架效率超过过去农民旧有小锄四倍到五倍的新式工具。这种工具因为效率高,当地农民给它起了名字,叫做轰锄。
这架成功的新式农具一出现,便像一个奇迹似的传遍了远近四方。外村外区的农民来参观的络绎不绝。当地政府也进行了奖励。王登高和其他两个发明人成了全村里最光荣的人物。
一向劳力缺乏的北社村今年由于这种新式农具的出现,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全村使用旧锄的时候一般秋田只能锄两遍,今年全村一百零八户制造了十四架新锄,普遍锄地次数都在三次以上,其百分之五十甚至锄到了四遍到五遍。
这种被称为轰锄的新式夏锄工具样式和解放式耘锄相近,也是用畜力或人力拉着行动。现据北社村使用结果,每架如用两个人力、一个牲畜驾驰,最高效率每天可锄二十五亩。但因为它移动轻便和成本便宜,潞城一带农民对它比解放式耘锄更加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