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认真听取各方意见 探讨防治洪涝措施 四川对去年特大洪灾进行科学总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02
第2版()
专栏:

认真听取各方意见 探讨防治洪涝措施
四川对去年特大洪灾进行科学总结
据新华社成都电 新华社记者于竞祁报道:“大自然的惩罚使我们清醒了!”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杨超在最近举行的四川省1981年特大洪灾科学总结会上,说出了许多人的共同感受。“今后在改造自然和经济建设中,一定要尊重科学,努力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便是会议参加者共同得出的结论。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四川省各有关部门、科研单位和受灾地县的干部和科技人员500多人,举行了这次别开生面的会议。
气象部门的代表,用大量的资料和图表说明,气候因素是造成这次洪灾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他们指出,去秋大气环流的作用,把孟加拉海湾和南海湾的暖湿空气大量送到四川盆地,北方冷空气大量南下,而一股低空急流又促使暖空气急剧上升冷却成雨,致使全省80多个县暴雨成灾,大多数江河猛涨,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长期以来,在改造自然和经济建设中存在着盲目性和片面性,许多措施失当,加大了洪灾的规模和损失。前些年,农业上片面强调粮食生产,一些地方大量毁林开荒,垦殖坡地,围河造田,忽视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导致生态失去平衡。去年洪水冲毁的100多万亩耕地大部分是坡地和河滩地。
由于林业工作中存在着重采伐轻造林的思想,以及乱砍滥伐等其他原因,四川树草植被面积减少,森林和其他植被调节地形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护岸保田等作用减弱,水土大量流失。洪水期间,每小时从三峡通过的泥沙达180万立方。
水利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江河上游没有控制性工程,江河开发放任自流。一些地方大量开发江心洲,围河造田,乱筑堤坝,还有些厂矿和建设工程单位大量向江河中倾倒废渣,河道因之变窄,河床淤高,泄洪能力下降……以上种种,都是酿成洪灾的因素。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负责人在会上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共同探讨防治洪涝的综合措施。当前,第一个行动——大规模的春季造林已在全省广泛展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