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切莫“以利为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02
第8版()
专栏:

切莫“以利为恩”
谢广田
边疆某单位,有位中学教师,打了报告要求调回内地。这个单位的领导人为了稳定他的情绪,就安排他当了业务领导。一年后,他又打了请调报告,这个单位就吸收他入了党。又过了半年,这位教师更强烈地要求调动,领导人就将他提升为中学的负责人,并晋升一级。然而,这位教师对工作仍不安心,最后还是通过种种渠道调走了。事后,据说又有一位教师重走了请调——入党晋级——进城的老路。
这两位教师或许是对建设边疆的重要意义根本缺乏认识,或许还有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这里姑且不论。但上述事例至少使人看到:这个单位的领导人是把提职、入党、加薪作为稳定教师情绪的法宝看待的,然而欲壑难填,法宝不灵。这能怪谁呢?
王夫之曾发过这样的议论:“子之能孝者,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恩者也;臣之能忠者,必其不以君之爵禄为恩者也;友之能信者,必其不以友之车裘为恩者也。”一心想占夺父母家产的人,怎会成为孝子?一心欲攫取高官厚禄的人,怎会成为保国卫民的忠忱之士?一心贪图朋友衣物的人,怎会成为这些衣物所有者的患难之交?这么明白浅显的道理,现在的某些单位的领导人却并未真正懂得。象本文提到的某单位领导人,如果做好请调教师的思想工作,给以相称的职务与待遇,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也许事情还不至于此。问题是领导人虽“以利为恩”,但受利者欲壑无底,永远不可能满足,最后还是一走了之。
写到这里,笔者高兴地看到一则消息,其标题是:《服从祖国需要,献身边疆建设——两万多名内地大中城市的大学中专毕业生为建设宁夏作出贡献》(《光明日报》1981年12月12日)。这说明只要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辅以必要的措施,类似动员群众建设边疆的难题看来虽难,还是可以解决的,只是必须注意,千万不要再做“以利为恩”的蠢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