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为平凡的劳动者塑像——徐开垒《雕塑家传奇》读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02
第8版()
专栏:

为平凡的劳动者塑像
——徐开垒《雕塑家传奇》读后
黎望
徐开垒以他在六十年代初发表的一篇力作命名的四十余年散文作品选本《雕塑家传奇》(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确是可以概括自己的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的。《雕塑家传奇》以美术学院一个教授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写了他在抗战时期新婚后妻子离散、解放后夫妻团聚的故事。但悲欢离合的戏剧性情节并没有停留在“新旧社会两重天”那种忆苦思甜的作品的水平线上,作家以抒情的笔墨塑造了一个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和酷爱艺术事业的艺术家形象。这个艺术家在外表上与普通泥瓦匠和动物园的饲养员差不多,他和饲养员一样与动物园的狮子虎豹、飞禽走兽厮熟亲切,不同的是艺术家能在他巧夺天工、栩栩传神的动物塑像中体现了人的感情,传达出生机盎然、阳光灿烂的时代和社会的气氛。徐开垒紧紧地扣住了艺术家质朴而坚毅、平凡而崇高的心灵的美质,作了充分又节制的挥洒。这在建国以后较少正面描绘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当代文学中,应该说是一次勇敢而成功的探索。
其实,为平凡的普通劳动者雕琢心灵的塑像,是徐开垒自始至终、锲而不舍追求着的目标,是贯穿他全部作品的一根绵长的线。他以普通劳动者的欢乐和痛苦为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他要抒发的是普通劳动者在时代风风雨雨中的感受,他所描绘的是普通劳动者的历史命运,他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提炼耐人寻味的诗意,对普通劳动者心灵美质的发掘,几乎是他的偏爱。这是从他以一名16岁的少年所发表的处女作《阴天》、《流星》等比较稚嫩却又十分清丽的抒情散文中,已经显露了端倪的。徐开垒在审美把握上的偏爱,还在于专心一意地描绘普通劳动人民中那一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埋头工作,老实善良,沉静坚毅,是非分明的人。这就使他在五十年代写的《竞赛》、《围垦区散记》、《新安江灯火》等,不仅具有时代所赋予的明朗乐观、昂扬向上的调子,而且还避免了这类题材在当时甚难避免的大轰大嗡、虚张声势的空情伪饰。而在他近年来的作品,如《幽林里的琴声》、《忆念中的欢聚》等,又避免了部分被贬为“伤痕文学”的作品中确实存在的,那种或者哭哭啼啼,或者“愤怒的回顾”一类不谐音。这是应该归结为普通劳动者脚踏实地、不务空名、风吹不动、火烧不垮的坚强品格,与作者朴实无华的文字相得益彰的结果。
借用表演艺术理论关于“性格演员”和“本色演员”的区分,抒情色彩浓重的散文作家与抒情诗人一样,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他们全部创作活动的主轴,因而他笔下所赞扬的人物形象,如果不是他自己思想气质的自然流露,也一定是心心相印、同气相求的。徐开垒正是这样一位“本色作家”,当他的思想气质与所拥抱的题材融洽无间的时候,他就找到了笔歌墨舞、酣畅淋漓的风格的自由,当他拘泥于陈述事实,交代过程的实录,他就黯淡了诗意的发掘。作家在该书代跋的《散文随想》中悟出一个散文创作的“我”字,并批评自己在一些篇章里显得“拘谨”。这种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正是作家的本色,也是赢得读者信任的保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