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藏族农民的喜悦——访西藏洛扎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03
第3版()
专栏:西藏通讯

藏族农民的喜悦
——访西藏洛扎县
最近,我们访问了喜马拉雅群山丛中的西藏洛扎县。
所到之处,看到男女老少都是衣衫整洁、面色红润、喜气洋洋。好客的藏族群众,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中做客。斟上醇美的青稞酒,倒上喷香的酥油茶,如果我们推辞,主人便说:“现在家里有的是酥油和青稞,喝多少都管得起,你们要是前几年来,想喝我们还拿不出呢!”我们亲眼看到,几乎家家都有新藏被、新卡垫、新藏毯和新家具。主人们打开仓库,请我们参观。拉康公社社员桑阿,领我们看了他家的3间仓库,里面存放着三四千斤粮食、300多斤牛羊肉、100多斤酥油和清油。他家还有8箱子衣服、10条卡垫和藏毯,60来米氆氇呢,以及新买的录音机、收音机和金耳环。他还拿出一张1,100元的存款单,自豪地说:“听说县长的生活还不如我呢!”
接着桑阿向我们讲述了洛扎的今昔。洛扎县解放前是西藏地方政府流放犯人的地方,群众生活很苦。1959年民主改革后,在党的领导下,这里的群众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可十年动乱期间,极左风也刮进了这偏僻的山沟。群众头上就象“戴着湿牛皮做的帽子——箍得越来越紧”,弄得越来越穷,连买茶叶和盐巴的钱都掏不出。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指示传达贯彻后,落实了政策,实行了生产责任制,群众的手脚被放开了。空了多年的畜圈又养上了牛羊。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就象枯草逢春雨——遍地发芽,咔嚓咔嚓的氆氇机声和丁丁当当的斧凿声,在沉寂了多年的山沟里又响了起来。生产一发展,收入就大大增加。去年桑阿家光现金就收入2,011元。虽然没有征购任务,他还是向国家交售了1,000多斤粮食。他说:“党的政策这样好,我也要为国家尽点心。”
曲措四队的变化,可以说是洛扎县的缩影。这个队位于荒山秃岭之下,土质差、牧草稀,直到1979年还是个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连生产工具都靠政府送的穷队。实行包干到户以后,群众生产热情空前高涨,原来全队有十多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常年拄着拐杖不出工,如今也扔掉了拐杖,积极参加劳动。许多人夜里打着手电浇地。往年秋收要拖两个半月,去年只用了20天,粮食就入库了。大家还以新的形式,自愿结合进行生产协作,你帮我放牧,我帮你种地,各项农活都不误。空闲时,许多人到邻县牧区帮助剪羊毛、宰牲畜,挣回了几千斤羊毛。老人小孩到山上挖药材、采野葱,有手艺的人到外面帮人修建房屋,去年全队副业收入达37,467元,人均197元。农牧业也获得好收成,全年人均收入达到399元。全队36户中,去年有14户新建和翻修了房屋。添置耕畜14头,藏犁等农具25部,许多社员还买了各种中高档商品。群众满怀信心地说:“党的政策使我们放开了手脚,我们定叫荒山变成金银山。”
为了尽快治穷致富,群众在大干,干部们也在做着扎扎实实的工作。奈公社四队海拔4,700米,是全县地势最高、气候最差的一个队。区委书记谢阿金同志,去年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使这个队落实了各项增产措施,牧、农、副各业大发展,一年大变,去年人均收入达到500元。年近半百的县委书记加措边巴同志,两年来,他跋山涉水走访了2,000多户社员。根据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后出现的新情况,去年入冬以来,他同社队干部一起帮助810户群众制定了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致富计划。群众热情地称赞说:书记不但是全县的好领导,还是我们各家各户的好当家哩!
在我们结束访问的时候,县统计部门的同志告诉我们,根据各社队留有很大余地的上报数字计算,1981年全县人均收入为302元。在西藏山南地区13个县中名列第一。
本报记者 孙明振 群桑 范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