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为端正党风努力奋斗——记界首县委认真贯彻《准则》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05
第3版()
专栏:

为端正党风努力奋斗
——记界首县委认真贯彻《准则》的事迹
前不久,记者到安徽西北边陲的界首县采访,看到这里上上下下对贯彻《准则》、端正党风工作是那样有劲头,对恢复和发扬好的党风是那样有信心。
不因恶小而纵之
中共界首县委两年来处理涉及党风的问题,不只是处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案子,对于那些所谓“高高手就能过去”的问题,也不轻易放过,总喜欢讲“按《准则》办!”县里有位干部调到外县担任领导工作,带走了公家配备的家具,有的同志觉得人家都走了,又是个领导同志,以“拉倒”为好。可是县委第一书记杨保珍得知以后,硬是找上门去同他谈话,指出这样做不符合《准则》的要求。这位同志当即表示折价退赔。在界首县委纪委发出的处分决定和批评通报中,有因为酒后闹事,造成不良影响的;有因为擅离职守、不假而归或回家超假、缺勤较多的;有因为在任职和选举上有私心杂念,造成人代会会场秩序混乱的。正是这种不因恶小而纵之的作法,促使人们不因恶小而为之,从而使歪风收敛,正气伸张。去年与前年相比,党员、干部违反纪律的案件减少了三分之一。
及时扶持新风正气
界首县委几位负责人杨保珍、李廷荣、褚立民等,都爱往基层跑。杨保珍一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各区、社转。在深入基层中,他很注意收集反映好的党风、民风的新鲜事。听说任寨公社有个青年农民马玉森,家里并不宽裕,去年春节听到四川闹地震就不露声色地寄去40元钱支援灾民,杨保珍便去登门访问。听说新村公社有个退休干部、共产党员王国启,用他家自留地作试验,向当地农民推广麦棉套种的耕作方法,带富了一个生产队,他就到棉花地里去拜访这位老人。他了解到这些好人好事,就广为传扬,从这个公社讲到那个公社,为新风正气长声势。
在田营公社,杨保珍和副书记褚立民在走村串户中,听到群众都要求张昂去蹲点,说张昂到哪里,那里棉花丰收。张昂何许人也?经过调查了解和登门寻访,知道他是个农技站干部,一心只钻农学,不钻“关系学”,长期在小李庄搞科学试验点,使这里粮棉都高产。可是对知识分子“左”的偏见,长期阻碍了不少人的视野。县委发现张昂以后,让他当上公社管委会副主任。象这样的勤勤恳恳工作十五年以上的农技站干部,提为公社正副职的有十几名。群众说:“被埋没多年的珍珠出土啦!”
老干部作出表率
老干部成广富和郑广文过去都是县委负责人,为了让年富力强的同志上去,分别到人大和政协担任了副职。他们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都自告奋勇去抓好一项具体工作。成广富自荐抓沼气,不避盛夏酷暑,赴河南、河北两省学习技术,很快在本县农村办起一批沼气灶。
为什么老干部们有这么大的积极性呢?杨保珍向记者介绍了县委调动老干部积极性的做法。
一是县委认真听取人大、政协的意见。县委副书记褚立民、索维垣等,经常参加人大的例会和政协召开的“意见听取会”。去年政协提出的涉及党风、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意见44条,尽管有些很尖锐,县委都打印下发,以此作为纠正不正之风的一股动力。
二是县委经常宣扬老干部的好事迹。成广富家来了客人,用了一次小车,自己坚持向办公室交油费30元钱;公家两次给他和其他老干部砌院墙,都被他谢绝。
三是在重大问题,包括使用干部问题上,县委注意向老干部讨教,并利用他们德高望重的特点,帮助处理一些涉及党风的难题。有的干部对分配的工作挑肥拣瘦,县委除了进行耐心的教育外,还请政协的老干部出面帮助做思想工作,使他们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
本报记者 孙旭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