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向一个正直的美国人致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06
第4版()
专栏:

向一个正直的美国人致敬
杨放之
《人民日报》2月13日转载的美国菲利普·蔡德曼的文章《从一个美国人的生命得到的教训》(原载于1月31日《华盛顿邮报》)深深地感动了人们。读后沉思,内心油然涌起对这位陌生的然而正直、有远见的美国人的由衷敬意。
蔡德曼先生写这篇文章时的悲痛心情是每个当父亲的人都能理解的。他的儿子约翰在不满二十岁的时候离开父母和家乡,到中国留学,不幸患了病毒性脑炎,后来送回美国治疗,虽然用了很大的力量进行抢救,然而医治无效,年轻生命的火花熄灭了。
作者在无比的痛楚之中,用论战的形式写了上述文章,以确凿的事实,拨开了某些人故意散布的用反华谎言所造成的迷雾。为了维护美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者在他爱子的追悼会上,提出设立奖学金,鼓励更多的美国青年“学习中国语文、政治、历史、文化”的计划。这不仅需要惊人的正义感,而且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呵!
作者与之论战的文章题为《从一个美国人致死得到的教训》。那个论客认为这位美国青年的死是“可悲而不适当的中国医疗制度的后果”,是“由于中国当局阻挠美国医疗专家入境,并且造成把病人接送回国的困难”。在北京传染病医院呆了几乎一个月的蔡德曼,则用耳闻目睹的事实证明中国并没有妨碍一批著名的美国医务人员前往北京,为不幸的美国青年治病,而且中国人对这些美国专家新的想法、先进的方法和设备是表示欢迎的。作者还证明“接运美国青年回国的复杂的后勤工作,中国人不但没有阻挠,相反地办理各种手续加快到了未曾有过的程度”。作者用事实驳斥了那个论客无端编造的谎言,而且认为那个论客的说法,是抱有成见的,是被纳入了预先形成的、与事实不符的“理论”的。这难道不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吗?
关于这位美国青年致死的原因,作者说“是由于一开始他就没有受到预防这种疾病的保护”。我认为这个意见是客观的,公正的。的确,如果来华的留学生一开始就接受了这种预防注射,那么悲剧是不会发生的。我认为这确实是中美两国卫生当局今后应当引为教训并密切配合注意解决的问题。
至于这位美国青年在中国医院所受到的待遇,作者也做了合情合理的说明。他说,“在缺乏有效药物情况下,中国医生、护士所提供的特别护理,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医院。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心尽意护理我的儿子,他们的献身精神、善意与任何美国医院相比较并无逊色”。对一般人说来,在失去爱子的痛苦时刻,往往容易对孩子致死的那个环境产生某种厌恶和冷漠的感情。但是可尊敬的作者强捺自己的悲痛,实事求是地作了客观的描述,这是需要很大的精神力量的。
对于约翰的死应当得出的教训,作者和他所反驳的那个论客,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那个论客的结论是:“尽管人们胡说什么中美两国关系已经‘正常化’了,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作者的结论是:“应当使约翰一生所代表的价值永垂不朽”。这个年仅二十岁的美国青年短短一生所代表的“价值”是什么呢?在作者看来,约翰来中国学习中国语文和其它学科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约翰由于过早的去世,没有能够实现他的一生所代表的价值。但是他的一生所代表的事业是崇高的伟大的事业。约翰虽然死了,但作者诚挚地希望出现更多象约翰那样的美国青年,走约翰所走过的道路,完成约翰遗留的事业。这就是希望有更多的美国青年学习中国,把有关中国的情况和知识告诉美国人民。为了这个目的,作者在约翰的追悼会上宣布,设立约翰·蔡德曼基金,“鼓励其他富有进取精神的美国青年学习中国语文、政治、历史、文化。”作者继续写道:“当我们重新去中国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去的),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够看见为两国利益而努力的约翰·蔡德曼基金的学生,已经成了医生、教师、外交家……”“为两国利益而努力”。这话说得多么好啊!
从菲利普·蔡德曼的文章中可以得到一个启示: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他们的求实、正直、无畏的精神永远放射着光辉。不久以前,中国人民满怀深情纪念了埃德加·斯诺逝世十周年。自从这位世界闻名的记者和作家,冲破艰难险阻,进入中国的西北革命根据地以来,在几十年的时间内,有许多正直的美国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走着和斯诺大体相同的道路。这就是“为两国的利益”,促进两国伟大人民的相互了解。这个队伍在不断地扩大着。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是尊重事实的,他们的心总是相通的。虽然目前在美国有一股反华逆流,但是,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不可逆转的。菲利普·蔡德曼的文章证明这一点。中国人民需要朋友,我们热烈欢迎美国和一切国家的真挚的朋友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