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金鸡圩上的笑声——赣南山区小镇妇女劳动致富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07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金鸡圩上的笑声
——赣南山区小镇妇女劳动致富纪事
“喔喔喔——喔!”金鸡报晓,江西省信丰县金鸡圩从沉睡中醒来了!
圩镇上勤劳的妇女们,纷纷打开店门,在街道两边宽阔的广式吊楼长廊下,开始摆摊设点,准备迎接早市来临。她们有的升起熊熊炉火,忙着油炸米果和水煮茴香豆;有的忙着用香油拌制可口的酸辣凉粉;有的忙着擦洗桌凳,端放自酿的传统糯米酒……当附近乡民向小圩汇集的时候,远远就嗅到一股扑鼻的香味。人们夸赞金鸡圩上的妇女:“会做生意会种田,又有粮来又有钱!”
金鸡圩只有一条街,长不过一里。圩上130多户,700多口人,其中多数是附近厂矿单位的家属妇女。她们聪明能干、心灵手巧,擅长各种手工业和经营小本生意。在我们访问的妇女中,最勤劳、最能干的,要数中街的职工家属何招秀。她种的责任田,禾苗长得挺秀,糯米水酒也酿得最甜。去年,她承包了三亩三分水田和一些旱地,收了4,600斤稻谷,900多斤大豆,4,000斤红薯,家里还养了三头肥猪。她告诉我们,除爱人在附近煤矿工作外,家里的六口人,靠她一人的劳动收入还花不完,去年添置了一台打谷机。说起这些变化,何招秀笑呵呵地说:“我们金鸡圩上的妇女有今天,全靠党的政策好哇!”
和何招秀一样,裁缝师傅曾启秀,又做衣服又种田,也是靠劳动一年致富。当我们走进她那小小的裁缝铺时,只见楼上楼下,大箩小筐,到处堆放着金黄的稻谷,上门做衣服的人络绎不绝。她一边招呼顾客,一边兴奋地对我们说:“农民富了,做衣服的特别多,我日赶夜赶也做不赢!”
喊“做不赢”的何止曾启秀一人!金鸡圩上的妇女们,全都这样向我们“诉苦”。她们高兴地说:随着农村责任制的建立和巩固,农业生产发展了,农民生活开始富起来了,金鸡圩上也出现了“四多”:出售农副产品的多,买犁耙农具的多,做家具衣服的多,到小摊上喝酒吃饭的多。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金鸡圩的妇女们只得加紧干,连一向“懒”得出奇的杨招凤,也拚命干了。当我们来到她家访问时,杨招凤出去干活还没有回家。最后,我们在清溪桥下才找到她。
她告诉我们,前些年上面要求小镇上也要“劳力归田”,不准她们做生意。一次,她因为有事没有出工,副队长扣了她口粮,她追到队长家门上,大吵了一通,三十岁不到的杨招凤从此不下地,抱个娃娃满街转。如今,她变了,又做生意又种田,除了种好责任田以外,还包了一口水塘养鱼,开了一块荒地种红薯。粮食和多种经营都获得了好收成,做生意更有本钱了。圩上的人说,杨招凤变了,变得勤劳、和善了,再也不见她同谁吵架了。
是的,这个山区小镇上的妇女们,不仅勤劳致富了,连她们的心灵也变得更美了。我们虽然告别了金鸡圩,但她们那由衷的欢笑声却长久地在我们脑海中回荡着。
本报记者 蒋秋生 王达智 张香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