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中华瑰宝待重光——访书法家陈叔亮、启功、黄苗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07
第5版()
专栏:访问记

中华瑰宝待重光
——访书法家陈叔亮、启功、黄苗子
一听说这次是专为书法登门拜访,八十一岁的陈叔亮顿时高兴起来。他一边让座,一边开玩笑说:“你们报社的同志找我,多是谈美术,至于书法,《人民日报》是铜墙铁壁,向来不敢高攀。今天,我的确很高兴。”他一口气说下去:
“解放三十多年来,书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报纸宣传不多,书法家没个组织,好象中国根本没有书法这回事!现在,日本人走到我们前头去了,人家出了很多书,整理了很多资料,可是书法的老祖宗却是在中国。”
“现在情况好多了吧?”我问陈老,因为我知道去年5月,召开了第一次书法家代表大会,会上成立了书法家协会。
“当然,这一切都过去了”,陈老爽朗地一笑:“成立书协,符合时代潮流和群众愿望。书法是中国的国宝,不重视研究它、继承它,是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
“继承书法艺术,目的是让它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里面要研究的问题、要做的事情很多。”他详细地谈了书协成立以来的几件大事和今年的工作安排,最后希望报纸能多做一点宣传。
告别了陈老,我不禁想起了他去年在书协成立大会上所作的一首诗:“心底花开,笔底神来,书坛好友,有家可归。”既然书法不受重视的局面已经打破,那么书法艺术的繁荣是大有希望的。
启功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从容秀雅,端整而不板滞,深受人们喜爱。在去年书协成立大会上,他同赵朴初、沙孟海、周而复、林林、朱丹、陈叔亮一起当选为书协副主席。
我向启功先生请教如何正确认识书法艺术。他说:
“书法是我们民族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应当提倡和普及。但在普及过程中也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把书法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书法毕竟只是艺术的一种。小学生在学校里,应当有习字课,但也不能走极端,硬逼孩子一天到晚写字。孩子要长知识、长身体,他们要玩,要学很多科学知识。如果为了写字,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健康,就是本末倒置了。”
启功先生说到这里,从笔筒里拿出一枝笔,随手写了几个字,然后掂了掂笔说:“还有一点,我不赞成把写字说得那么神秘。你看我写字,不是很随便吗?现在有许多说法,把写字吹得太神了。关键是去写,自个儿慢慢琢磨,搞得太神秘,人家谁还敢学呀?”
我同启功先生谈起《人民日报》开辟“文化生活”版,其中有书法专栏,想请他写几个字。他问清写什么,立即展纸濡墨,挥笔写出。他还热心地建议:刊登书法作品,不能老是“白日依山尽”,要有点新鲜内容。比如祝贺女排夺得冠军,请人写一首诗,或几句话,这样带出来比较好。前些日子,苏州书画家给保卫边疆的英雄送去一些字画,这也很好。此外,也不要光登名家的。前一阵报上登了女排队员的签名信,这也是一种书法,人们很有兴趣。
一个晴朗的冬日,我在黄苗子的书房听他侃侃谈艺。
这位六十九岁的书法家认为,书法不光是写字;一个人要有各方面的修养,才能写出好字来。人们常说“道德文章”,严嵩的字写得不错,却是个大奸臣,没有人欣赏他的字;相反,那些民族英雄、大学问家,也许字不是第一流的,但他的字却有深厚的内涵,弥足珍贵。如果有兴趣可以统计一下,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很少不是学问家。清朝实行科举,大家都写馆阁体,那种千篇一律、苍白无力的字,没有人承认是艺术。
我问:“您的意思是不是说艺术是相通的,只有由博返约,才能提高书法艺术水平?”
“是的,书法实际上是综合艺术,各方面的学问都涉猎,然后由博返约,在此基础上再由约及博,反复多次,一定能有所提高。”
黄苗子先生的这番话也能从当代许多书法名家和他本人的经历中找到注脚。黄先生早年并不以书法著名。青年时代,他搞过漫画,后来致力于美术史的研究。漫画的夸张、幽默,国画的意境、布局、着色、运笔,装饰艺术的严谨、细腻、追求情趣……都给他的书法创作以影响。他的书法,特别是篆隶作品,古拙雄劲,无论是字形、行气、章法都极富变化,内行人说具有秦汉瓦当的装饰趣味,这不能不得力于他的美术功底。本报记者 张宝林(附图片)
书法家陈叔亮 王东摄
书法家启功  王东摄
书法家黄苗子(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