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我们访问过的五户社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08
第4版()
专栏:通讯

我们访问过的五户社员
今年元宵节期间,我们来到鲁西棉区,在冠县、高唐等县访问了30多户社员家庭。过去就听说三中全会以来这里很快摆脱了贫困面貌,开始富裕起来。这次访问中我们亲眼看到了,亲身感受到了。现在把其中有代表性的几户介绍给读者。
和和美美一家人
赵克斗 这原是冠县大曲村的“万元户”之一,年前分了家。我们这次访问的赵克斗是老三。他四口人住着四间新盖的堂屋,还有两间厢房。堂屋西三间的陈设是新桌,新椅,新立柜,新挂钟,新泰山牌电视机,还有定做的沙发没取回来。窗下并摆着一台缝纫机和一台锁边机,是女主人程俊梅晚上搞家庭副业的。里边一间是卧室,铺的盖的也是一色新。元宵节那天,俊梅和上初中的女儿秀云在忙着做多种式样的花糕,小弟弟正给姐姐往墙上大镜子旁贴奖状,那是秀云1981年冬学段地区统考中荣获二年级第二名的奖状。从眼神中看出,弟弟对姐姐挺羡慕,也挺尊重。妈妈夸奖两个孩子象爸爸一样知道孝敬老人,做了好吃的,两人争着给爷爷奶奶送过去。爷爷赵章灿解放前领着孩子到河南要饭,如今八十三岁了,该享点社会主义福了,可他闲不住,天天起早去拣粪。
我们问起他家1981年的收入,夫妻俩发生了点“矛盾”:快嘴的俊梅说她给队里养猪,工分加奖励合1,200多元,还有400多元的家庭副业收入,比丈夫挣的多;克斗红着脸慢吞吞地辩道:“我挣3,000多工分,工值3元9,也合1,300元了,自家养的猪,是我买我喂,收入能都算到你帐上?”说着两人都笑了。
临走时,我们又要求克斗打开厢房门看看粮食。里面六口水泥缸(大的有一人高),五口装的粮食,小麦最多,其它五谷杂粮也挺全乎。我们掀开一口二尺多高的瓷缸盖一看,是一满缸咸猪肉,那边缸顶上还有一篮子熟猪肉和七条尺把长的干蒸快鱼。这是为春耕大忙准备的,回家做饭既省时又方便。
“过去他养活俺,现在俺养活他”
赵继有 我们经过大曲村赵继有家门,碰上他出来倒垃圾,他出于礼貌,要我们到家里坐坐,我们便回身随他进了屋。他的爱人张秀珍正在包饺子,见到我们进来,忙给让座,倒茶。赵继有是县拖拉机站的职工。他们有三个孩子,大的刚十三岁,五口人住五间砖房。赵继有说,家里只爱人一个劳动力,论收入在队里数中下等,去年共收入1,800元。我们夸赞秀珍能干,带着三个孩子能收入这么多。她来了兴致,连珠炮似的说起自己的劳绩来:“俺给队里包养了4头猪,一天记8分,俺把猪侍弄好了,又包8亩棉花,一年又记1,000多分,两个大孩子星期天回来也帮着干点,又挣几百分,加上别的杂活儿,俺一年挣了4,000多分,工值三块九,你算算可不是1,800块?”
我们问她怎样使用这1,800多元,她又算起帐来:头一项要增加点生产投资,今年再给国家多收点棉花;今年春节生活也提高了,杀了一头猪全留着自己吃,买点心、糖果、鲜鱼、海带、藕菜、韭菜,还有50瓶酒,一共花了200元,现在折上存着1,000多元,手头还有现金400元。
说到400元现金,一位在地区工作的老张同志半开玩笑地问她:“你说的是真还是假?”秀珍二话没说,搬过凳子来,敏捷地登上去,伸手从小钱箱里捞出一叠10元一张的新票子,送到老张面前,说:“俺说话还能蒙你!”赵继有接过来一数,不多不少整好40张。接着,秀珍瞥了丈夫一眼,又说:“刚实行生产责任制,包产到劳时,他还有点顾虑,怕俺带着孩子摆弄不了哩!如今,他一月50元工资比不上俺挣的一个零头。过去他养活俺,现在俺养活他。”
坚持“两个不变”,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张德顺 在大曲村,第一生产队的张德顺算是困难户。爱人有病,带着三个孩子,一队工值又比别队低,一工2元5角。他家去年的收入是1,400元,过去没多少积蓄,底子薄,用项多。我们访问他时,他正在趁节日空闲做点木工活。他新盖的三间砖房还没挂灰,窗户要装玻璃,还得添点家具,旧土院墙裂了豁儿,猪圈太小,太简陋,该换新的了。孩子多,爱人有病,还想添台缝纫机,等等。这一算,这1,400元就不宽裕了,得一步一步来。正说的时候,爱人从屋里出来,身上穿的蓝布上衣,涤卡裤子,脚上穿的猪革皮鞋,她热情地给我们沏茶。我们建议他一家订个五年规划,从住房到当院闹个里外三新。夫妻俩都说:用不了五年,有三中全会政策,这回又宣布“两个不变”,放开手脚干,再有两三年就行,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这家军属一年娶了两房新媳妇
王希君 我们访问高唐县小王庄时,碰到回家探亲的济南部队通讯团现役军人王希君。1976年他参军时,几个同学来送行,家里穷的连顿饭都管不起。在部队上每月津贴六、七元,一年要省出几十元补助家里。自从队里1979年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全队生产和社员生活一下子蹿上去了。三中全会以前人均分配30几元,去年猛增到596元,全队50几户人家一年就进了11房新媳妇。王希君家去年光现金分了近4,000元,一所大院盖起一串新屋,希君和在队里劳动的大弟弟同在去年结了婚,一人一套新房。屋里大立柜、写字台、双人床以及铺的盖的全是一色新。两个新媳妇神采奕奕,落落大方。我们的突然来临冲着了一家人的早饭,奶奶和公婆也忙放下碗筷让我们吃饭。我们一看,里屋外屋分两摊,吃的是豆浆油条加花糕。
临走时,我们问王希君:你如今提了干,每月拿60多元薪金,还往家里寄钱不?王希君说不用了,家里叫他只管安心好好工作。
社会主义中国农民的形象
王本跃 我们听了高唐县小王庄社员王本跃谈他这几年的事迹,深切感到一个朴素的道理: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改变农村的面貌。
访问那天,大家把他夫妻俩围坐在堂屋当中,凝神听他们感人的叙述:一块20多亩高低不平的盐碱荒地,把表面一层尺把厚的碱土起出来,筑成一道500米长的灌水渠道,再起高填低,把地整平,然后灌水压碱,一遍,两遍。犁犁耙耙,播上种,碱地难捉苗,又一棵一棵补齐,接着是治虫、整枝、中耕、除草,三伏天整天钻进棉花棵子里,一身汗水一身泥。一年的工夫,让这块盐碱窝一亩献出150多斤皮棉来。大家听到这里,赞叹地说,这要付出多大、多艰巨的劳动啊!可这只是王本跃夫妻两人干出来的。春节刚过,母亲给做饭,照看三个孩子,他俩推一辆破旧独轮小车,扛两把铁锹,每天清晨下地,两顿饭让孩子送到地里吃,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回家喂喂猪羊,收拾收拾,就快半夜了。一年到头,风风雨雨,从不间断。去年他卖给国家万斤籽棉,得了万斤粮食(包括奖售粮),收入一万元,从此人称“王三万”。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没有这么多的收入,也从没有出过这么大的力。
三中全会前一年,也就是1977年,本跃这个身高力壮的汉子竟然负下了1,000多元的债,卖了屋门又要拆房梁卖,难为得年迈的父亲背着儿子去要饭。三中全会精神一来,实行生产责任制,他身上的劲一下子迸发了出来。他打心眼里感激党,他悔恨十年内乱时和支书揪着头发撕打。他深夜去找支书谈心,交心,他光荣参加了共产党。队里外流的人陆续回来了,他情愿把自己刚用汗水改造好了的地无偿匀出一部分给他们,自己再要点孬地种。他说:“咱如今是共产党员了,不能光顾自己,要多为别人着想,多为国家着想。”多好的农民呐,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农民的形象。 张德勤 贾振海 范小建 吕建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