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两姓亲 桐庐县洋洲公社两个生产队由冤家对头变为亲戚朋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09
第3版()
专栏:农村通讯

两姓亲
桐庐县洋洲公社两个生产队由冤家对头变为亲戚朋友
去年12月28日,浙江省桐庐县洋洲公社天井?村里和凤川公社西庄村上,热闹非凡,从村里不断地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今日,姑娘朱秋娟要嫁到西庄去了!”
“后生华仲青今天要娶天井?的姑娘啦!”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自然规律,人间常事。为什么这两村通婚,情景却是这般与众不同?
原来,这是两个毗邻大队,只一山之隔,四里之差。西庄在山的东面,村里人姓华;天井?在山的西面,村里人姓朱。各占着半边山,一条山路绕过山岗,泾渭分明。在严重的封建宗族观念隔阂下,两姓代代是“你若犯我,我必犯你。”一旦一方砍柴越过山路,就非大动干戈械斗不可。久而久之,这冤家对头越结越深,祖辈传下了“朱华不结亲”的信条,历代下来竟无一户去破例成姻。
前年2月的一天夜里,西庄大队的干部和民兵30多人,手拿刀棍绳索,赶到天井?山上,把天井?村庄围住半个,叫喊着:“快把偷毛竹的人交出来!不然,就要冲下来打一场!”
天井?的社员见此情景,生气了:“赶到家门口来寻事,还了得?祖宗面上都没光彩了,打就打!”各自从家里拿出刀棍铁耙,准备反击。一方在上,一方在下,如同紧弦利箭,一触即发。
年青的天井?大队党支部书记朱林根,是一个月前新上任的,曾被西庄人用绳吊过,绑在柱子上熬过夜,吃过苦头。他想,这当儿如怂恿打架,双方必定头破血流,甚至伤害性命。这种历代难改的、动不动就打架的坏村风,应该从我们当干部的改起。他毅然挺身而出,制止了本村的社员,并上山找到西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华良金,心平气和地说:“我们如有人偷你们的毛竹,请告诉我们,我们一定协助你们严肃处理。你们是否先回去?”
“我不把偷竹人绑回去,群众通不过,我这个干部也干不了啦!”
林根又说:“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一代代下来都是头头带领闹事,才有这种遇事就打架的坏村风。我俩都在新社会长大,又都是新上任的,应该立个新村风,不能领大家再走莽撞路了。”良金听了这番话,细一思忖,觉得在理,就把人带了回去。第二天,林根也查清了事实真相,原来偷毛竹的不是天井?人,误会了。
从此,双方的领导逐渐接近起来了。两个党支部还约了规章:有事互相通气,文明对待,协作处置。
但要改变千百年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干部们的行动,使双方一些封建宗族观念重的群众不理解,说这是胳膊往外拐。面对群众的舆论压力。两个书记各自向本村社员作耐心解释,加强对社员的新思想、新风俗教育,同时以自己文明处事的模范行动影响大家。去年6月,西庄有人偷锯了天井?山上两根二尺粗的松树,天井?的干部发现后,也不去追赶,捎信给西庄大队党支部。华良金立即上山察看,证实后归还了松树,罚款50元送到天井?。
去冬的一个夜里,天井?三个社员偷锯西庄村边的樟树,被西庄社员当场抓住,但又马上放了回去,让干部去处理。这边朱林根得知后,对偷者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并亲自把100元罚款送去,上门赔礼道歉。华良金说:
“认识到不犯就行了。”只罚了50元。那三个人感动地说:“要是在过去,不说减轻处罚,恐怕当场就要打断我们的腿。”一悔之下,把偷树的锯子折成两段。
双方干部带头说文明话,办文明事,教育了群众,两个村的关系越来越和睦,视为眼中钉的对头逐渐变成眼见亲了。现在,双方既不去破坏对方的山林,还协助管理;多少代“闭关自守”的大门也被打开。前年,天井?姑娘朱叶萍第一个嫁到西庄,这次朱秋娟和华仲青又结成了一对鸳鸯。朱华两姓从此结了亲,两村仇变成了两村亲。 李改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