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五届政协常委会18次会议通过决议 协助党和政府建立新领导体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10
第1版()
专栏:

五届政协常委会18次会议通过决议
协助党和政府建立新领导体制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3月8日、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的决议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协助党和政府为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的领导体制和干部制度而努力。
这次会议之前,在京的政协常委列席了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听取了赵紫阳总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乌兰夫、刘澜涛主持了这次常委会。
这次会议热烈讨论了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的问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昌照、董其武,常委吴亮平、孙毅、孙晓村、吴茂荪、孙承佩、杨放之、赵子立、覃异之等在发言中表示,坚决拥护赵紫阳总理的报告。大家指出,机构改革是一件大事,势在必行。
赵紫阳总理报告中提出的基本方针和做法令人鼓舞。上行下效,现在国务院的改革先行了一步,带了个好头。他们说,在改革中,老干部退休离休和退居二线,注意选拔德才兼备的年富力强的中青干部,这说明老干部党性很强,觉悟很高,不愧为经过多年革命斗争考验的老战士,也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强的有战斗力的党。大家提出,老干部退休离休和退居二线后,有关部门要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用亲身经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的教育,把党的优良传统传给青年一代。有关部门可以组织身体好的退休离休老干部向群众宣讲党的历史,调查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向党和政府提出建议。常委们对国务院精简机构工作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会议通过了《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决议》。《决议》认为,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机构改革,对于克服官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出席会议的还有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康克清、胡子昂、荣毅仁、肖克、包尔汉、周培源,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等。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决议
(1982年3月9日通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列席了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赵紫阳总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经过认真讨论,一致热烈拥护,认为报告提出的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方针和做法是正确的,对国务院精简机构方案和进展情况表示满意。
会议认为,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机构改革,坚决改变机构臃肿、层次繁多、职责不清、效率太低的状况,是完全必要的。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对于克服官僚主义、改善领导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建设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领导班子,实现四个现代化,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会议认为,广大老干部在机构改革中,表现了高度的自觉性。他们久经考验,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为中国人民作出了宝贵的贡献。这次他们又以胸怀全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支持机构改革,起了带头、表率作用,今后一定会以不同形式继续为国为民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认为,为了后继有人,保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必须选拔和培养大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有计划地搞好新老干部的交替。会议深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依靠老干部的帮助和支持,一定能够顺利完成这个重大的历史任务,保证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会议认为,对待机构改革这件大事,必须既具有革命精神,又要有科学态度,决心要大,工作要细,步骤要稳,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会议希望国务院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工作,对报告提出的四个重点问题,采取妥善的措施和办法,认真扎实地加以解决,务求落到实处,一抓到底。
会议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协助党和政府为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的领导体制和干部制度而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