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菲律宾的“国民生计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10
第7版()
专栏:

菲律宾的“国民生计运动”
张结
1981年9月,菲律宾开展了全国性的“国民生计运动”,主要目标是把全国4.2万个村社都建设成为自力更生的生产单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村人民的生活。它的具体作法是:根据不同地区特点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如山区发展农业和林业,种植果树和易于生长的银合欢树,推广竹编、藤器等家庭工业;丘陵地区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种植蔬菜、根茎、豆类作物和饲养牲畜,利用牲畜粪便生产有机肥料,还建立一些肉类、蔬菜加工厂;沿海地区发展渔业,建立加工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食品厂,还从事贝壳工艺品的制造。在其他地区,发展废物利用、家庭工业、轻工业、建筑材料业和服务业。
菲律宾政府把“国民生计运动”视为关系国家前途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运动的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分别由马科斯总统和维拉塔总理亲自担任,委员包括各有关部长和国家银行的负责人,由马科斯夫人任秘书长。运动的资金,政府已先后从国家预算中拨出20亿比索(约相当于4亿元人民币),并计划在1981—1987年中把拨款总数增加到190亿比索。其中的30%年息借给经营生产项目的人,主要用于捕鱼,种植银合欢树、甘薯和木薯等政府希望发展的项目,同时也优先照顾无地的农民、渔民、城市贫民、失学青年和残废者等缺乏资金的人。其余以年利10%左右的利率借给各项被批准的工程。通过这些帮助,政府希望在全国1,600个城镇中,首先使每一个城镇至少都有一项工程,再进一步把它们扩大到各个村社。此外,政府还帮助各工程单位培养管理人员、训练工人和为它们的产品寻求国内外市场。
“国民生计运动”开始以来,各地群众组织起来成立了小工厂和作坊或私人开业,到目前为止,已被批准的工程项目有356个,贷款共达3.5亿比索,尚有近500个项目正在审查中。政府希望,通过“国民生计运动”以后每年能给25万人提供就业机会。
我们在参观中看到,这些工程一般只有几十个工人,有的甚至还没有正式的厂房,只能在空地或院子里边工作,但是,它最大特点是因地制宜,种类繁多而又方便易行。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人们的生产和就业等问题。在棉兰老岛南部的三宝颜,工人们用光怪陆离的贝壳制造工艺品,用优质木料制造小船,用鳄鱼、蜥蜴和蛇的皮制成皮革,销往其他国家。在吕宋岛的塔尔火山湖,当地人民开展了在竹笼内养鱼的作业,每个笼内可以养250—500尾提拉皮亚鱼苗,“国民生计运动”指挥部门给每个鱼笼500比索贷款,请科研单位给予技术指导,使竹笼养鱼业得以迅速发展。在山城碧瑶,草莓生产者得到了50万比索的贷款,建立一个草莓罐头厂,既可使这一名产远销各地,又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就是在大马尼拉市,也有不少“国民生计运动”的工程在兴办。诸如成衣、纺织、电子设备、皮革、塑料制品等适合城市条件的工厂,也有设在郊区的有机肥料厂,设在沿海地区的贝壳制品厂等。在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务,已有36个工程正在兴建。总之,可以说,在“国民生计运动”的推动下,新的工程项目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广大城乡地区涌现,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近年来,菲律宾的经济的发展还是很快的。但是农村经济则比较落后,农民收入较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估计,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约占42%。每年约有几十万人需要安排职业。马科斯总统指出,“国民生计运动”将把目前穷困落后的村社改造成活跃的充满生机的生产单位,把自力、自助、自决的思想灌输到全国广大农村,它将是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长期的基本政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