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诗情画意 泥土芳香——看评剧《银河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11
第5版()
专栏:剧评

诗情画意 泥土芳香
——看评剧《银河湾》
王蕴明
看了中国评剧院演出的以农村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银河湾》,我不由得想起了人们评论唐代诗人王维的一句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银河湾》便是一出充满着诗情画意、泥土芳香的抒情喜剧,它抒发了立志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青年一代的理想、道德和情操,用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清新甜美、富有时代精神的音乐唱腔和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剪纸风格的布景,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农村的山光水色、各类人物的音容笑貌呈现在观众面前。
《银河湾》这种诗情画意、泥土芳香的艺术风格,表现为流利隽永的抒情性和幽默自然的喜剧性。戏的中心事件是复员军人石春海坚决贯彻党的三中全会关于农村的经济政策,立志把家乡的“贫穷面貌改”,“靠双手创造一个新时代”,即使是遭到自己的母亲、未婚妻和岳丈的激烈反对,也决不愿“愧对乡亲洒泪去”,“坐享其成去富村”。作者在选取农村生活中这一新鲜题材进行创作时,努力从生活中捕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开掘富有积极性的主题思想,提炼新颖别致的戏剧情节,以朴实明快的笔触和通俗活泼的个性化语言,描述当前农村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这里有母子、兄妹之爱,父老乡亲之谊,更有情侣间的缱绻与嗔怪。剧中周月梅“访探”石大娘和石春海“求援”周月梅两场戏,细腻地展示和抒发了人物的性格和情怀,朴实、自然、深挚、风趣,如春风,似细雨,吹拂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全剧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普普通通的村庄,平平常常的人。但正是这些平常的人在普通的村庄,却做着平凡而伟大的事业,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开创着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着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观看《银河湾》,无不为那幽默诙谐的喜剧风格发出由衷的笑声。“花炮王”嘎子,是一个有突出个性的喜剧人物,他的喜怒哀乐发自于心,形之于色,真实、亲切、可爱。石春海的岳丈周老耿,是一个心地善良而又心胸有些偏狭的老一代的农民形象,这个“穷怕了”的长辈,因担心女儿受苦硬要把他们的恩爱姻缘拆散,作者让他在现实生活的笑声中受到教育。“光棍民兵排”是一个寓意深刻的喜剧情节,它通过具体的形象,幽默的场景,尖锐地讽刺了极左路线影响下产生的怪现象,并通过嘎子戳穿假象宣告了极左路线的破产。新颖别致的“抓豆选举法”,则通过本来是光荣的职责变成了倒霉的差使的喜剧场面,有力地控诉了极左路线所造成的美、丑颠倒的恶果。剧中清楚地告诉人们:银河湾“姑娘往外跑,光棍娶妻难”,人们的哀愁辛酸,都是因为穷闹的,而穷的根源在于“又割尾巴又掐尖”的极左路线。一旦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兑现了,“银河湾一年变富,众光棍喜结姻缘”,人们“愉快地同自己的过去诀别”。
以健康的思想内容、清新的艺术风格和生动的演唱技艺赢得了首都观众喜爱的评剧现代戏《银河湾》,既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佳肴美味”,又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营养”,应当受到称赞。编剧张宝申、刘成林是两位青年,在艺术技巧上还不够成熟,戏剧情节的安排也难免有欠妥之处,然而被扎实的农村生活所熏陶出的浓郁的泥土芳香和剧中人物洋溢着的青春的活力,却是他们剧作的所长。我们相信,这种植根于人民生活土壤中、充满着深厚活力的新芽,在阳光、雨露的照耀、滋润下,能够茁壮成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