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话说《文心》——献给圣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11
第8版()
专栏:

话说《文心》
——献给圣老
唐弢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出版以后,承圣老签名送我一部,全书六辑,上下两册,长长短短一百多篇文章。其中四分之三,我在发表当时已经陆续读过,有的还读得很仔细。这回开卷重温,翻然憬悟:原来几十年来,在我用以改进与补充自己语文修养的全部知识中,有不少出自圣老教诲,正是他的经验和心血哩。
我因此想起另一部书——圣老和夏丐尊先生合写的《文心》。
《文心》用故事体裁写成,人物贯串全书,通过同学、教师、家长、亲朋的活动,写了语文方面很多知识:正确的,加以肯定,错误的,提出批评;既谈理论,也讲方法,实际上都是基础知识。青少年读了这部书,等于听讲一个故事,却在不知不觉中领受好处。因此出版当时深受欢迎,几乎成为中学生人手一册的畅销书。
书是1933年出版的。稍后我在一个初级中学里教语文,劝同学课余读《文心》,上课的时候由我举例发挥一下,效果很好。例如因《秋夜》里“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引起对重复法的讨论,从文章形式谈到作者感情,相当深入,相当热烈。夏丐尊先生翻译《爱的教育》问世后,不久又出版了王志成的《爱的教育实施记》,我很赞成这办法,那时梦想从语文教学入手,写一本《〈文心〉教学手记》,结果没有写成,却应散文家陆蠡之约,另写了一本同一性质的《文章修养》。关于《文心》的事,倘不是这回提起,自己也早已忘却了。
我这样说,并不认为《文心》好到极点,但圣老的精神值得佩服,值得学习。当年朱佩弦先生已经慨乎言之:大凡深入浅出的书,配写的人都不肯写,以为这将自贬声价;肯写的人又往往写不好,他还缺乏专业知识。弄得青少年因此无书可读,学术著作也显出譾陋和荒芜。鲁迅先生写《大家降一级试试看》,正是同样的意思。《文心》就近取譬,通俗易懂,两位作者都有中学语文教师的长期经验,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说来恰到好处。它在语文教学上确是一个重要的突破。至于对错误明白指出,如《“文章病院”》一节里的举例,直言不讳,即使在今天,也该是十分难得的呵。
《文心》写了一个前后贯串、比较完整的故事,摘录难免割裂,大概这就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未加选收的原因。当初,这本书写到三分之二,圣老和丐翁做了儿女亲家,他们决定将《文心》送给孩子们做礼物。现在,圣老从事教育工作七十年了,感谢他为后一代做了那么多值得纪念的工作,我在这里重提此书,聊举一例,或者也不是没有意义的吧。
1982年2月28日夜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