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顺便放一个“马后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11
第8版()
专栏:拾柴集

顺便放一个“马后炮”
倪荣根
现在正在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我想顺风放一个“马后炮”:
参加结婚宴会送贺礼:20元以上
未来女婿给岳父母的见面礼:30~50元
小辈探望长辈、徒弟探望师傅送礼:5~15元
长辈给小辈“压岁钱”:10元左右……
这是今年上海春节期间“随礼”的行情。据我所知,这种“随礼”年年看“涨”,与三年前相比已上涨了一倍以上。在上海,只要与亲戚朋友、同事邻居之间稍有些“礼尚往来”的家庭,每年这种“随礼”支出便在百元以上,已成为人们一笔不可轻视的经济负担。
礼尚往来,本是人之常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礼品逐年送得好一些,这也无可非议。问题在于上述“随礼”“单价”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否则,新婚贺礼非20元以上者便被人讥为“小气鬼”,女婿拜见丈母娘无大蛋糕、名牌酒要被人视作“土包子”(也不管丈母娘们爱不爱吃)。问题还在于这种“阔气”、“洋气”之风不仅上海存在,其他地方也竞相效仿:农村学城镇,小城镇学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学大城市。如笔者所在的杭州市,由于上海风行大蛋糕,杭州也时兴起来。春节期间,小青年们为买到一个“洋”蛋糕而冒严寒露宿街头之类事时有所闻。
自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虽有所提高,但比起工业先进国家来,我们还很穷,还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国家摆不得“阔气”、“洋气”,个人也摆不得“阔气”、“洋气”,否则长此以往就要“捉襟见肘”了。现在,春节早已过去了,办婚事、走亲戚也由“旺季”转为“淡季”,对移风易俗的宣传似乎也暂时偃旗息鼓了。然而,春节过后,随之而来的是五一节、中秋节、国庆节、下一个春节……,对于人们来说,旧习不破,烦恼不断。如果让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继续蔓延、盛行,党在新时期的政策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就有丧失的危险。为此,本文放一放“马后炮”,重提春节“随礼”问题,以造成社会舆论,破除旧风俗,提倡新风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