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亦喜亦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11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亦喜亦忧
杨良志
镀铬的拉杆天线闪着银光,显示工作正常的红色指示灯眨着眼睛——顺着主席台的外沿,错落地摆着的数十部型号各异的录音机,正在一字不漏地记录着主讲人的发言——这是在一个规模挺大的报告会上看见的景象,我的心头涌满了喜悦:好啊,有那“现代化”的玩意儿来记录,比起手边的“笔头子”,真是又快当,又省事啦!
会议中间我去接电话,路经休息室,却见里面烟圈缭绕,十数个人仨一群,俩一伙,显然正在聊闲天。“怎么没听啊?”碰到熟人了,我便随口问道。“你看,”他用下巴指了指隔窗可见的主席台,“老陆正听呢!”在周围几个人的笑声中,他伸手比划着一个方匣子的样子。……噢!原来他那“老陆”是指录音机呀!回到座位上,我的心头不禁漾起了一丝忧虑:这种让“老录”代“坐”会场的办法,恐怕未必高明吧!
开会听报告,或者须上传下达,或者于自己学习有用。上传下达,你总是先掌握报告要点才好,把电键一摁说“大伙听啊!”这应该认为是你失职。自己学习,则丢弃了现场听报告的机会,这至少要耽搁加倍的时间。古人主张读书要“眼到,耳到,手到,心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四十年前我党延安整风报告的历史性照片,从白发苍苍的老干部,到初学文化的红小鬼,无不在认真地做着记录。今天,我们有了现代化的先进工具,如果再加上那股“认真”的劲头,我们工作的效率就一定会提高,我们工作的效果就一定会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