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端正党风的一个重要方面——读《肃清空谈的领导作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12
第5版()
专栏:

端正党风的一个重要方面
——读《肃清空谈的领导作风》
孙长江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多次指出,反对官僚主义是我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1980年夏季,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小平同志把“好说空话”作为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之一。其他的多种表现实际上也都和空谈的领导作风有关。正是在我们党把克服官僚主义的任务提到重要位置的时候,重新学习刘少奇同志《肃清空谈的领导作风》这篇文章,感到格外亲切。
少奇同志指出,在我们党的高级和中级的领导机关与领导同志中,要特别虚心地检查自己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要肃清空谈主义的现象,因为这是当时工作的主要障碍。这种空谈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的第一个特点是,把中央提出的总任务与总策略,当作佛经上的“阿弥陀佛”,在口头上诚心念它千遍之后,这些任务与策略究竟是什么意思,他们所领导的部门与地区和这些总任务与总策略究竟有什么关系,应当怎样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出发来加以贯彻与运用,自己还没有懂得。第二个特点是,对不赞成他们的那种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的同志进行无理的责骂,
“除开翻来复去地骂这些同志是‘机会主义’之外,什么也说不出来。‘机会主义’骂过了,已发生的问题没有解决,而新的问题又要发生”。少奇同志尖锐指出,这种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把活生生的事情,活泼泼的问题,变成了死气沉沉的东西;而更为严重的是,
“本来是很活泼有生气的同志,一经过这些空谈家的责骂和搬弄之后,就变成了象失掉灵魂和前途的人一样”。试想,如果我们党的事业变成了这种状况,那末,还能谈得上什么战斗的生命力呢?少奇同志是在四十五年前,针对我党北方组织讲这番话的。但是,今天读起来,仍然毫不减少它的真理的光辉。
经验告诉我们,习惯于这种空谈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的同志,并不自觉这是在葬送党的事业。如象斯大林说过的,他们多数“可以说是一些爱说废话的老实人”,是一些“没有能力做领导工作,没有能力做组织工作的老实人”。谈到这个问题,人们很容易记起斯大林的那一段非常生动逼真的描写。斯大林说,“当我们把这些爱说废话的人撤职,把他们远远地调离实际工作的时候,他们就摊开双手困惑不解地问道:
‘究竟为什么要把我们撤职?难道我们没有把一切必要的事情都做了吗?难道我们没有召集突击队员大会吗?难道我们没有在突击队员会议上宣布党和政府的口号吗?难道我们没有把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选为名誉主席团吗?(全场大笑)难道我们没有给斯大林同志拍致敬电吗?——你们究竟还要我们做些什么呢?’
(全场哈哈大笑)”(《斯大林选集》下卷第347页)
斯大林的这段生动描述,虽然引起了“全场大笑”,“全场哈哈大笑”,但却不是笑话,而是现实。曾经有过一段时期,我们不是也很熟悉这种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吗?千篇一律地召开一个模样的各种积极分子大会,照本宣科地宣布不作任何解释(或者随意作了解释)的口号,照例“一致通过”地选举早已定了的主席团,集中力量撰写辗转相抄的致敬电……这曾是一个时期内一些人颇引以为得意的、也是一些人颇为赞赏的领导艺术!
但是,如果径直把这种空谈的领导作风当作可笑的吹牛习气,当作无能的领导者的愚昧举动,那就过分简单了。这种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的存在,有其历史的缘由。它不仅反映了一部分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而且还曾经是对于一种特殊的历史经验的歪曲的总结。一个时期里,在一些人看来,说空话是颇有好处的。第一,这可以迎合一些爱听空话的上级领导的癖好,他们听惯了并无实际意义的“豪言壮语”,忽然听到另一种调子会不高兴的;第二,这可以压服(实际上当然是压而不服)那些不同意自己作风的下级,给他们一顶“机会主义”的帽子,这当然是再简便不过的办法了;第三,这还可以掩盖自己的无知和懒惰。这种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既不必研究上级指示的精神,也不必研究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更不必拿出什么贯彻的措施。这样的领导工作还需要什么知识呢?还需要什么辛苦呢?第四,也许这是最重要的,这种空谈的领导方式既省心又安全。既然是空话,就没有什么具体内容。这样,一旦来了什么“运动”,检查起来,就可以很坦然地说道:“我的领导工作,都是照抄照搬的,没有一个字属于我自己,因此,也就没有一个字需要我负责。”
当然,产生这一切的政治条件,已经过去了。在那种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有时,“说空话”甚至也不失为一种抵制错误路线的特别的方法。但是,在今天的条件下,就再也不能容许这种作风来危害我们党的事业了。
历史前进了,条件改变了,但残留在人们头脑里的旧的痕迹并不会一下子消除,即使消除了旧的影响,也还会产生新的空谈的作风。肃清空谈的领导作风,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端正党风、克服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少奇同志说,“忽视与离开各地特殊情形,一切好的决议都要变成空谈”。他要求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具体实际入手,认真调查研究,把党的决议运用到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中去,而不是照抄照搬。要用一番功夫去研究党的决议和文件,把目前形势和党的策略任务真切地研究清楚。少奇同志深刻地分析了,那种满纸拥护新策略并用新策略责骂别人的,实际上并不能证明对于新策略有了真切的了解,往往恰恰是“用官僚主义与空谈的态度来对付党的决议”。少奇同志揭露的这种对付党的决议的态度,的确有必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为了肃清空谈的领导作风,少奇同志要求领导干部虚心学习,“不要在你们自己还没有弄清楚的问题上教训别人,指导别人”。少奇同志提出的这个要求,在今天的条件下,尤为重要。
我们正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认真学习许多知识。知识并不是由人的地位给予的,要有知识,就得学习,不学习就没有发言权,没有领导权。少奇同志还提议,上级对下级,应该少采取指示与命令的方式,多采用提议、建议与讨论的方式;少责骂下面,多帮助下面,不允许随便给人扣上“机会主义”的帽子。少奇同志的这些提议,在今天,不仅依然适用,而且由于我们党已经是执政党,更要引起注意。就是说,在掌握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的时候,更要注意把领导工作建筑在真理的基础上,建筑在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筑在权力的基础上;建筑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筑在家长制的基础上。只有端正领导作风,改革和完善干部制度,只有使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能够切实有力地实行他们的监督的权利,空谈的领导作风才能够真正得到肃清。否则,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制度不合理,责任不明确,“肃清空谈”本身也会成为空谈的。
当前我们党正在进行的反对官僚主义、改革上层建筑的工作,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保证。人民不能容许空谈的作风把我们的事业变得死气沉沉。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六中全会以来,我们已经越来越明显地看到这种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恢复和发扬。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更加生气勃勃,兴旺发达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