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墨西哥的“森林之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14
第7版()
专栏:今古人物

墨西哥的“森林之父”
刘晓陆
“绿是宁静,
绿是清新;
绿是树木之色,
树木就是生命。
没有了绿,生活将会……”
这是写在墨西哥城郊外“狮漠”山谷一块高大木牌上的诗句。“狮漠”,正如墨西哥朋友解释说的,
“既无狮子,也不见沙漠”,而是一望无际的大森林。这里松柏苍翠,云杉挺拔,大都高达30多米,昂然直插蓝天。林中鸟鸣婉转,流水淙淙,空气清新,景色幽美。登上山峰,放眼望去,只见绿色森林向无边的远处伸延,构成一片茫茫林海。
“幸亏‘森林之父’给我们留下这片天然‘避难所’,否则墨西哥城的居民将窒息在汽油的烟雾中。”在山上碰到一位老人,他不无感慨地对我说。
是啊,号称世界第一大城的墨西哥首都,目前人口1,400万,已经到了饱和点。全市300万辆汽车,整天“喷云吐雾”,空气污染严重。每到节假日,人们纷纷“弃城出走”,争先恐后奔向森林,回到大自然怀抱。人们漫步在广阔的林海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怎能不想到这“绿色海洋”的培育者——墨西哥“森林之父”呢!
深为墨西哥人民怀念的“森林之父”,是一位对近代墨西哥经济发展和植树造林作出过卓越贡献的工程师,名叫米盖尔·安赫尔·盖维多。今日墨西哥城横贯南市区的一条林荫大道,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事有凑巧,参观“狮漠”不久,我有机会访问了这位“森林之父”的孙子——墨西哥全国律师协会主席阿多尔夫·阿吉拉尔·盖维多先生,并怀着崇敬之情听了关于“森林之父”的感人事迹。
米盖尔·安赫尔·盖维多1862年出生于墨西哥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依靠一位亲戚帮助,他到法国求学。他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发愤苦读,获得了优异成绩,也曾参加了著名的巴黎埃菲尔铁塔基础工程以及塞纳河大桥的施工。1889年他回国时,已是一位崭露头角的建筑工程师了。短短几年内,他主持了墨西哥城许多著名的工程。后来他放弃了墨西哥城十分优裕的生活条件,主动来到历史名城韦腊斯克。那时的韦腊斯克被称为“欧洲旅游者的坟墓”,常年闹瘟疫,到处是流沙、沼泽,见不到树木。当地极其恶劣的生活条件和十分紧张的工作夺去了他的健康。他在病床上,一直在思考造成瘟疫蔓延的原因。那里树木稀少,大量流沙吞噬农田,每当雨季,河道淤塞,洪水泛滥,病菌滋生,造成病源。要挽救农田、根除疫病,必须改造自然条件。那就得植树造林,整治流沙。
大病初愈的盖维多立即开始实施植树治沙计划,把自己的积蓄,包括政府因深水港的建成而赠给他的一笔奖金,全部用于植树造林。经过几年艰苦奋战,一道道绿色林带拔地而起,锁住了沙龙,保住了水土,赶走了瘟神。好一片美丽的亚热带绿洲,出现在墨西哥大西洋海岸上。为了纪念米盖尔·安赫尔·盖维多工程师,韦腊斯克人把城市的主要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并在街旁修建了他的塑像。韦腊斯克,变样啦!
韦腊斯克植树治沙的成功,使盖维多工程师受到鼓舞。他脑海里构思着一幅更加宏伟的蓝图:改造墨西哥的自然环境,建设山区林业,大搞植树造林,以保证充分的水源和推进农牧业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自费到全国各地旅行,到处呼吁保护绿色资源,推动植树造林。有人说:“盖维多先生疯了,着了森林之魔。”可是,更多的人在这位为造林而奔走的爱国工程师感召下,植树栽草,加入了绿化工作的行列。经过多年的努力,墨西哥城乡的绿化面积扩大了,绿化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也日趋明显。就在盖维多的亲自主持下,墨西哥城四周的山峰绿化了。为了绿化祖国,他还创办了墨西哥第一所林学院。他在担任森林渔业部长时,制定了墨西哥第一部森林保护法,并推动邻国一起签订共同保护候鸟的协议。他从亚洲、非洲、北美洲引进了优良的树种,培育成苗,先后向国家贡献了几处成百公顷的苗圃。
作为杰出的市政工程师,他预见到墨西哥城将会发生“人口爆炸”危机,提出城市周围至少要有10公里宽的森林覆盖面积、市区至少要有16%的绿化带,以便调节空气,保持生态平衡。然而,正确的主张并不是一下间就会被人接受的。现在,当人们处身50多米宽的起义者大街的“汽车河”中,被呛得几乎透不过气时,当城市已伸展到四郊山坡上,“钢筋混凝土森林”日益蚕食掉大片森林时,难怪“狮漠”山谷的那位老人会有上述那番感慨了!
确实,墨西哥的片片绿色林带都凝结着盖维多的心血。墨西哥人颂扬这位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工程师,同声赞誉他是墨西哥“森林之父”。盖维多虽于1946年以84岁高龄逝世,可是他给墨西哥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绿色财富。墨西哥人民永远怀念着他。     
 题图:劳崇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