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盱眙出土战国晚期稀世珍宝 一只盖有金兽的铜壶,壶中还有金器和金币,仅黄金就重四十斤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16
第4版()
专栏:

盱眙出土战国晚期稀世珍宝
一只盖有金兽的铜壶,壶中还有金器和金币,仅黄金就重四十斤多
新华社南京电 新华社通讯员徐湖平、记者吴强报道:经南京博物院考证,江苏省盱眙县最近出土的金币、金兽和铜壶,是战国晚期的稀世珍宝。
2月10日,青年农民万以全在清理排水沟时发现了一只盖有金兽的铜壶,壶中还有金器和金币,仅黄金就重40斤多。万以全立即将这批文物上交给国家。
出土文物中的楚国金币“郢爰”,共11块,重6斤5两多。最大的一块长12.7厘米,宽7.9厘米,厚0.4厘米,巴掌一般大,上有54个篆书“郢爰”印记。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郢爰”金币。专家说,这种金币当时主要在上层人士中流通。
盖在铜壶上的金兽,在我国考古史是首次发现。它重18.2两,金光灿烂,造型生动。兽形似虎,蜷曲匍伏,俯耳瞪眼,两爪前伸。据考证,金兽应是金权(秤锤)的象征器。
贮藏金器的铜壶,有点象煮汤的火锅,尤为罕见。壶身通体错金缕银,并有精美的梅花钉,肩部的横箍上焊着兽面衔环和虎形环耳,每个兽面上细刻双龙,环耳上镶嵌金银,集中反映了战国时期铜器制造的高超艺术。
从历史上考证,自公元前241年起,盱眙即是楚国的心腹地区。这批文物当与楚王室有关。专家认为金币和铜壶的形制,均具有楚文化的特点,时间应在战国晚期,是研究封建社会初期的手工业和货币的珍贵史料。
金器中还有马蹄金和金饼,被认为是西汉的文物。专家估计,铜壶、金币等这批文物可能是汉代人埋下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