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毛乌素沙漠北端的阿色楞图公社 普及小学教育 扫除青壮年文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18
第3版()
专栏:

毛乌素沙漠北端的阿色楞图公社
普及小学教育 扫除青壮年文盲
本报讯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阿色楞图公社到1981年已普及了小学五年教育,并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该公社地处偏僻的毛乌素沙漠北端,农牧民居住分散。过去,由于学校布点少,校舍不足,这里的小学教育发展缓慢,青壮年文盲逐年增多。1976年以来,阿色楞图公社把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根据牧区的特点,他们决定小学教育做到“三为主”(集中为主、全日制为主、寄宿为主),各大队都要建校舍。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公社、大队两级先后从公益金中拿出6万多元。1977年民办小学已由过去的4所增至9所,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1976—1981年间,这个公社先后从公益金和社会救济金中拿出近4,000元为一些住校有困难的学生添置被褥、鞋袜和学习用品,因此学生的巩固率都在80%以上,合格率也有较大提高。
1980年开始,公社党委把民办教师的工分制改为工资制,口粮问题也妥善解决,教师的积极性更高了。为了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公社经常组织他们互相听课,定期培训,或者选送到旗里进修。
阿色楞图公社不仅注意抓普及小学教育,而且非常重视扫盲工作。公社配有一名专职扫盲教师,各大队有一名民办教师负责。公社规定扫盲教师要专职专用,包教包学,每月必须完成25个教学日,其他的民办教师,每人也包一定的扫盲任务。公社还规定,在评比先进牧工、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时,都要把学文化作为考核的条件之一。经过扫盲教育,现在许多牧民都能阅读蒙文书、报,能用蒙文写书面材料。
王劲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