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让新住宅区景色常新——“全民文明礼貌月”中访团结湖新居民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19
第4版()
专栏:通讯

让新住宅区景色常新
——“全民文明礼貌月”中访团结湖新居民区
楼房林立的团结湖,是北京市新建的一个居民区,占地40多公顷。在居民区的中心地带,有百货、食品、蔬菜、理发、饮食、邮电、书籍、医药等商店,街道整洁,秩序井然,为群众的生活提供了好的环境。为了让团结湖更加清洁、整齐、美观,朝阳区团结湖街道办事处在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依靠骨干力量,组织发动群众,努力做好新住宅区的卫生工作。
抓卫生之家的“死角”
从1979年到1981年底,先后有近一万户的工人、干部、知识分子、知名人士从四面八方乔迁到团结湖。新搬来的住户深为团结湖空气新鲜、环境幽静所感染,很重视室内的摆设和卫生。走进这个新住宅区,处处可以看到,许多家的窗台上摆满了花草,漂亮、雅致的窗帘格外夺目,给人以清新整洁之感。
但是,在成百上千的卫生之家中,也有“死角”。一些住户把淘汰的旧杂物、破木头、旧草席等堆在阳台上,既有碍观瞻,又影响了住宅区的整齐美观。“全民文明礼貌月”一开始,家家户户便动手处理废旧物资,废品收购部门积极协助。对老、弱、病、残的困难户,北三、四条居委会干部亲自上门帮助20多户整理。团结湖街道办事处召开现场会,及时总结和推广这个居委会的做法,并且要求其他12个居委会把整理阳台、根除死角的工作,列为“全民文明礼貌月”第二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心灵美的清洁工人
团结湖有近200栋楼房,楼道的垃圾孔、道路的清扫,全部由54个清洁工人承担。每天清早,当团结湖以崭新、洁净的面貌出现时,人们无不赞扬这支心灵美的精干队伍。
袁春芝,担任清洁工两年多来,每天起早贪黑,不知辛苦地干着平凡的工作。在这里,早出晚归的双职工多,楼道的卫生管理较差,她坚持一天两扫,并且配合居委会做好“五讲四美”的宣传工作,在楼道里挂上“卫生公约”小黑板。袁大娘把全部身心扑在清洁工作上,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清洁工姜凤芹同志,是曹振贤烈士的母亲。曹振贤同志为维护首都治安光荣牺牲不久,她就自愿当了清洁工人,在平凡岗位上作贡献。她既是清洁员,又是治安保卫员和农贸市场的义务卫生员,从早到晚没闲的时候。这里的群众有“清洁工不轻”一说,就是对姜凤芹等同志热爱清洁工作的赞扬。
把义务大军的突击力量组织好
整顿、净化新住宅区的环境卫生,团结湖60多个单位的义务大军起了很大作用。每逢星期六,团结湖的八所中、小学校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拿着扫把、扛着铁锹,从学校涌向街头。横跨在中心地带的团结湖路大街被命名为“红领巾卫生街”。2月27日,团结湖一小、三小就出动了1,270人。为了清理工地的废料和垃圾,参加新住宅区建设的北京第二住宅建筑工程公司三处一队,出动大卡车、铲车2辆,整整用三天时间,把一些“老大难”问题解决了。
老弱病残和孤寡老人的家庭卫生,由各居委会成立的学雷锋小组负责。团结湖中路居委会6个学雷锋小组,定期上门为6个困难户做好事。退休老工人陈贵城已经八十八岁了,他的两个孩子住得远,身边缺人照顾。一个星期六,水碓子居委会的学雷锋小组的青年来到他家,为老人拆洗被褥床单、擦玻璃、刷痰盂,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老人高兴地说:“过春节家里还没有这么干净漂亮呢!”
本报记者 张砚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