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道德的时空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19
第8版()
专栏:

道德的时空观
林永光
人是生活在时间和空间里的,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件事情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依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而变化、发展,这也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我们常说,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都是讲的这个意思。道德(这里主要是指人们的具体道德行为)是发生在时间和空间里的,也得讲点时空观。之所以要讲,是因为有那么一些人缺乏这种道德常识。随手举几个例子吧:
在办公、学习场所大声喧哗、歌唱,旁若无人,上下楼梯时搞百米冲刺,靴声如雷贯耳;
深更半夜搞音乐、戏剧欣赏,留声机、落地机哇哇叫,搅得四邻不安,却自得其乐;
在名胜古迹、公共场所随意涂画,动辄签名,书上“某某到此一游”,以期“留芳百世”;
在影剧院里唧唧喳喳,发表“即席评论”,喷云吐雾,大嚼瓜果……
音乐和歌声本来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一首动听的乐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和陶冶。但是,请别忘了时间和地点。同样一支乐曲和歌,在音乐厅里和办公室里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可以令人神往、陶醉,后者则使人厌恶——自然不是厌恶歌曲本身;
跑步和跳跃的健姿在运动场上可以使人们喝彩,但在办公场所和楼梯上下横冲直撞搞“冲刺”,只能使人侧目;
业余时间练习书法、发发诗兴,可以使你的精神生活丰富和充实,但到处乱画乱写却是缺乏道德的行为。
道德观念是无形的,但这种无形的东西却时时、处处通过人们的言行反映出来,所以它又是有形的、实实在在的。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发展史,形成了我们可以引为自豪的民族道德和优良传统。如果说,两千多年以前的古人尚且注意到了一些场合、时间内的道德行为,那么,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不是更应该讲究一些行为美么?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从前在一篇回忆录里记载过的一件事。说是在解放战争期间,因工作需要,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住在一起,为了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和休息,他们走路时脚步总是放得很轻很轻,生怕惊动别人。这些小事虽然都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但读后同样令人肃然起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仅是领导我们革命的领袖和导师,也是值得我们效法的光辉道德楷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