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农副产品收购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20
第2版()
专栏:

农副产品收购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江苏省阜宁县供销社85个农副产品收购人员中,懂得全面收购技术的只有25人,占30%。收购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适应多种经营发展的新形势,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这个问题很值得重视
我们在阜宁县农村调查中,看到这里多种经营生产发展很快,门类广,品种多,出现许多新型生产项目。但由于收购人员技术水平不适应,收购工作跟不上,影响了生产的发展。
收购队伍突出的问题是:兼职多,技术素质差。据调查,基层收购单位有一半以上是兼职,收购人员一人兼搞几项不同性质的业务,有的是经理兼,有的是会计兼,有的是其它专柜的业务员兼。阜宁县过去农副产品主要收购项目只有30多种,现在发展到50多种。收购总额比两三年前增一倍多。有些老收购员虽然有一定技术水平,但对许多新兴的生产项目不谙行,无法收购;一些新收购员没有经过严格训练,不懂收购业务。阜宁县供销社85个农副产品收购人员中,懂得全面收购技术的只有25人,占30%。其中懂得蚕茧收购技术的只有两个半人(其中有一人半懂),懂得中药材等收购技术的则更少。
收购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能适应多种经营商品生产的发展,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这个县施庄公社从上海引进一万条大平二号蚯蚓,已繁殖到10万条,群众担心无人收购,不敢再发展;有个生产队将20斤银耳送到土产公司代销,因不识货,放了几个月才给钱,群众气愤地把银耳基砍了。羊寨、北沙等地种有20多种中药材,收购人员只懂得收龟板,其余不懂或不太懂,只好限收或不收,群众也只好不种。这两年该县毛兔生产发展较快,由4万只发展到11万只,兔毛收购量增大,有些群众怕收购人员看不准等级,压级压价,有的往返几十里拿到县城去卖,往往花去一天时间,这使群众增添了发展毛兔生产的思想顾虑和烦恼。
针对这个问题,县人民政府已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培训收购人员,举办训练班,请老收购员和内外贸技术干部讲课;开展新老收购员的传帮带;组织专业人员归队,充实收购力量,保持收购队伍的相对稳定;尽量减少兼职,使收购人员集中精力学习、钻研收购技术。
陆海洋 薛维松 朱枝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