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移民劳动模范李江 他原来是学的饭馆手艺,从北京移到绥远后,虚心学习农业生产,结果今年收成比当地老户多打二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9-23
第6版()
专栏:

  移民劳动模范李江
他原来是学的饭馆手艺,从北京移到绥远后,虚心学习农业生产,结果今年收成比当地老户多打二成。
从北京移到绥远参加农业生产不到半年的李江,由于他能虚心地向当地老农学习生产经验,并带头组织劳动互助,精耕细作,所以,他今年收获了二十五石粮食、四千多斤山药。他这收成都比当地老户多打二成,足够两口人二年吃用。因此李江已成为群众公认的移民中的劳动模范。这次便被选为出席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大会的代表。
李江是河北顺义县人,今年三十六岁。会饭馆手艺。春天在北京做小生意。四月人民政府号召移民,他响应了,就和老婆移到绥远陶林县东坝底村。当下人民政府便调剂给他三十亩地。他自己又开了二十一亩荒,除给了另一个移民十一亩外,共种了四十亩地。
种地,李江夫妇完全是外行。当地群众有的说:“‘胯胯’搞不了生产。”但他很不服气,心里想:“走着瞧吧!”李江下定决心向老户学习。他先主动的给老户帮忙,在耕作中耐心地向人家问长问短。时间长了,大家就更熟惯啦。他白天学种地,晚上抽时间给老户读报,教青年们认字。老户见到李江人好、虚心,也就自动地教给他各种耕作经验。这样李江不但很快的学会了种地,又把老户的经验,在实际体会中加以提高。
夏锄时,李江心里想:“一个人干,总不如人多些好,闹变工吧!”于是去找老户张四小变工。起初,张四小怕他锄坏庄稼,不大愿意。后来一看李江不但锄的快,比老户锄的还干净。张四小就和他变工了。由于他们变工的影响,全村接着组织起六个变工组,参加的有四十七人,并推选李江为变工组长。以后,他每天早晨集合大家下地,晚上给大家记账算工,他们的劳动互助就搞起来了。他们不但搞好了自己的生产,还帮助无劳力的烈军工属锄了地。
当李江知道了这里锄地的习惯是:“一锄一耙,死活由它”时,他就提出:“多耕多耙多锄草”的口号。他的地普遍锄过两遍到三遍,比别人锄的还早。他的庄稼长的特别旺盛。别人的小麦大多生了黑疸病,可是他的麦子黑疸很少。老户今年的莜麦,每亩顶多打六斗,他的莜麦却打了八斗。因为他有劳动互助的精神,并在生产上得到显著的成绩,所以在群众中建立了很高的威信。老户们都说:“老李能干!老李能干!”
副业生产,李江也不比别人差。春耕时,他的口粮不足,便拿二十斤莜面,到旗下营换了九十斤韭菜,回来一斤韭菜又换二斤莜面。这样换了两次就换回来一百四十斤莜面,不只解决了两口人的口粮,还换了不少的鸡蛋孵小鸡。农闲时,他和老婆上山采了四十五斤蘑菇,又换了四斗半莜麦,买了一口小猪。
今冬他计划好好搞副业,准备明春买驴、买牛,扩大生产,走向富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