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为了抢救普通农民的孩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21
第3版()
专栏:

为了抢救普通农民的孩子
2月19日,我们随同北京市第二医院的两位医务人员,来到河北省容城县野桥大队一户社员的家里,探望被这个医院抢救成活的婴儿——京涛。年轻夫妇朱铁良和朱大拴说:孩子这条命是北京医务人员给的呀!
去年9月17日,小京涛在北京一所医院诞生了。当时,孩子体重只有2斤2两,看着这个6个半月就出生、危在旦夕的早产儿,一位医生无可奈何地说:“我们这里实在没有条件抢救这个孩子,你们另想办法吧!”第二天,朱铁良抱着孩子来到了另一所医疗条件较好的大医院,但没有被收治。
几乎是在绝望的情况下,朱铁良来到了北京市第二医院。值班大夫吴家懿等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凭着多年的经验,吴大夫知道,抢救1500克以下的早产儿,成活率是很低的,何况这个孩子还患有肺炎和三度硬肿——这是死亡将要到来的信号!但是他们首先考虑的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死亡。吴大夫果断地对孩子的家属说:“收治这样的早产儿,我们还是头一回,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救活孩子。”
时间就是生命。抢救立即开始。有的同志彻夜不眠,守在病房。住院的第八天头上,患儿的耳朵渗血不止,经诊断,是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这是新生儿生命最危急的症状。“马上输血。”医务人员当机立断地说。对于这样微弱的患儿,需要用新鲜的血液。可是他的母亲还在月子里,他的父亲又与他的血型不符。“我的血型合适,输我的!”儿科主任何鲁力说着就挽起袖子。一次、两次……。孩子身上注入了儿科主任的鲜血,惨白的小脸蛋上又红润了起来。
10月8日,DIC症状刚刚有所缓和,又出现了窒息和停止心跳。紧张的抢救一连进行了三天三夜。几位大夫在患儿面前,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用她们慈母般的心,与死神争夺着这个农民的儿子。
伴随着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儿幼小心脏的搏动一天天强劲起来,DIC消失了,肺炎完全好了,通到胃里的管子撤掉了,小嘴会吮奶头了……。
12月10日,孩子要出院了,医生、护士又嘱咐孩子的爸爸妈妈:不要补办满月,不要让乡亲们到孩子的屋里去,以免感染。
现在小京涛的体重已经九斤多了。经检查,各方面的发育都正常。
(原载《北京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