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模范军属胡青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26
第3版()
专栏:

模范军属胡青英
在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里,模范军属胡青英的事迹,在湖北省京山县广为流传。县长在全县广播大会上介绍她的先进事迹;县委请她在建设精神文明的大会上作了报告;县政府作出决定,授予她爱国兴家的“模范军属”;荆州地区妇联还授予她“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
胡青英,今年三十六岁。1968年亲自送丈夫汪凤祥参了军,现在南京部队某红军团当副营长。寒来暑往十四年,夫妻分居两地,远隔千里,青英时刻把对丈夫、对公婆、对军队、对祖国的爱,化为建设新生活的力量。
营连的同志都知道,汪凤祥家里有二老三小,只有妻子一人照料,困难多。但是,他参军以来,却从没有收到胡青英反映家庭困难的一次信息和电报。收到的封封都是平安家书;听到的,都是兴旺喜讯。难道她家里真的是天天平安、事事顺利吗?
1970年,凤祥当了排长。有一次,家中两位老人和两个孩子都病了;青英也累倒了。公社干部劝她赶快给凤祥发个电报,让他回来照料一下,青英却说:“不要影响他工作,老人小孩我会料理。”在她及时请医治疗和照料下,全家的病都好了。这时,她才给凤祥写了信。
凤祥不为家事分心,从青英的行动中不断受到鼓舞。当战士,年年受奖;当班长,荣立三等功;当排长,全排连立两次集体三等功;当连长,连创两次先进连队,个人荣立两次三等功;当副营长,分管的工作又多次受到上级表扬。部队的同志都说:“凤祥的点滴进步,都凝结着青英的心血啊!”
胡青英挑起兴家重担,是从支持弟弟汪新德上大学开始的。弟弟接到考上北京航空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以后,嫂嫂胡青英就忙着为弟弟准备行装,折洗被褥,赶缝鞋袜。弟弟离家的当天,她马上给丈夫写了报喜信,叮嘱一定要把平时寄给家里的钱,分一部分寄给弟弟,保证他读好大学。
丈夫参军离家十四年,青英为鼓励丈夫安心部队工作,除了规定的假期外,从不要他为家事多请一天假,多误一天工。丈夫驻军西湖岸边,她家住在山区,有人劝她去游游西湖,她总是说,不要给部队增加负担,十多年来,一次也没有去过。
她把家中的三个孩子都教养的很好。1979年,大女儿红卫十三岁,正读初中一年级,看到妈妈起早贪黑,忙里忙外,想留在家帮妈妈干活。青英感到自己有责任保证孩子读书,不能让丈夫分心,笑着说:“只要你好好学习,妈再累心里也是甜的。”她抚育的3个孩子,在校学习成绩优良,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胡青英一贯孝敬公婆,热心帮助邻居。公婆年近古稀,身体虚弱。胡青英为免得丈夫在部队替父母牵心,她象亲生儿子和闺女一样,侍奉公婆。婆婆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青英就天天端汤送水、喂药喂饭,经常翻晒被褥、换洗衣裤,帮婆婆梳头擦澡洗脚剪指甲。公公患有老年哮喘。青英总是摸黑走山路,从十里外的公社医院把医生请来。听说吃甲鱼能补身体,青英一次就买了四、五斤回来。每天煨好,端到公公面前。老人常说:“要不是青英,我这把老骨头早打鼓了。”村里人都说:“打起灯笼也难找到这样的好媳妇!”
青英对公婆百般孝敬,对邻里也一片热忱。1980年以来,这个生产队36户,有16户盖了新房,她安排好家务,给15户帮了工。村子邻里也都很关心青英。社员们主动帮她挑运分配的东西,她家里人病了,大家也帮她治病求医。
青英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割草沤肥、收割小麦、水稻,样样都干,每年都能做3,000多个工分。社员们说:“她得的工分,分分当当响。”前年冬,大队在十几里外的地方修水坝,吃住都在工地。她家务重,住在家里,但还是同住在工地的社员一样,从不误工。这几年大队修了8条水坝,条条水坝都洒有她的汗水。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青英家分到了6亩责任田、她天天起早摸黑,按时播种、施肥,小麦、油菜都长的很好。她和人合伙养的一头母牛,更是精心饲养,膘肥体壮,生了一头小牛。
青英还积极参加集体劳动,修挖鱼塘,植树造林。在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中,她带着女儿,一家就挖了300多个树窝。
社员们见青英处处热爱集体,有的故意地问:“你一不是党员,二不是干部。干嘛使这么大劲?”青英笑道:“因为我是光荣军属!”有的开玩笑说:“光荣值多少钱?”她严肃地答道:“这是花钱买不回来的!”
廖光声 胡四雄 张文龙(附图片)
模范军属胡青英(中)。 杨四六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