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完成双联炼钢法的工程师赵乃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9-24
第6版()
专栏:

  完成双联炼钢法的工程师赵乃斌
李卓 叶淘 刘明
唐山制钢厂有两座熔铁炉的遗骸,一座是腐朽的化铁炉炉身,一座是贝斯麦炉空晃晃的炉壳。“钢铁是工业的脊骨”,能争取一座炉子出钢就不能松手。所以,修炉成为制钢厂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上级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工程师赵乃斌。
放下了知识分子的架子
赵乃斌是一位年青的工程师,今年三十五岁,抗战期间毕业于武汉大学工学院,后曾在四川官营及私营的炼钢厂干过两年,但以后就改行教书去了。解放后他到唐山炼钢厂,由于他思想上不断的进步,逐渐放下了知识分子的架子,因而在工作中就能虚心向群众学习,有事就和工人商量,和工人在一起干活,教给工人炼钢技术。化铁炉和贝斯麦炉的工人,在赵乃斌的帮助下,逐渐学好了技术,赵乃斌也就受到了工人们的爱戴,大家伙都亲切地叫他“老赵”。
修复化铁炉
老赵打算先把化铁炉修复。在修化铁炉时,炉顶上的大烟筒需要往里砌砖,可是炉顶陡立,站不住人,四顶又没有“着力点”,绳梯不好用。大伙正着急,老赵却勇敢地爬上炉去钻进烟筒,在烟筒里琢磨停当,下来跟伙计们商量,决定用高炉铁壳上穿孔,架起铁棍木板来修。两天时间,烟筒搞好了,为化铁炉创设了升火的有利条件。
化铁炉修好后第一次试炉时,铁水在炉里沸腾,炉顶上浓烟滚滚,伙计们心底又乐又热。该出铁水的时候,正当要动手,发现出铁嘴凝住了,凭你怎样摇晃也不顶事,炉里的铁水愈沸腾,伙计们的心愈急。老赵走来,急忙亲自动手凿“出铁嘴”,一千多度的高热直逼老赵,汗从头尖直流到脚跟,大伙担忧铁水会烙坏他的皮肉。哗啦一响,铁水从嘴里奔出来,大家乐得把老赵高高地举了起来。
第一炉红红的铁水出了炉,可是炉底耐火砖经不起高热铁水浸蚀,有的砖掉了皮,砖末和铁水里的渣汁一结合,凝固在炉腔内,成为炉腔的“结核”,不扒去“结核”会损害炉子的寿命。老赵这时和工友一起操作,把“结核”扒出来。
老赵领头干,克服了一连串的困难,化铁炉出铁正常了。
贝斯麦炉出钢了
再说厂内的贝斯麦炉,原是抗战快胜利时日寇造的,日本人试验几次开炉都没有成功。国民党来后,认为日本人都开不好,他们自己更觉得没那个本领,炉子便一直被弃置下来。老赵领着十个年青力壮没有经验的工人,面对着这荒废了四年多、又被大水泡过的贝斯麦炉,心里有点发愁。老赵到处和人研究,终于画好了图样,拿到场里和工友商量修理的办法,又亲自指导工友们干起来。炉里面的砖全坏了,大家把它一块块地取出来,又一块块地砌上新砖,老赵一直盯住炉子干到半夜,过度的疲劳,使他卧在炉边睡着了。天亮醒来,发现身上盖着棉衣,这是工友从身上脱给他的。
老赵顽强地工作在贝斯麦炉旁,平均一天睡不到四小时,有七次连续工作三十小时,二次连续工作五十小时。炉修好,试炼也成功了,贝斯麦炉的寿命由十六炉延长到二十八炉,炼一炉钢的时间由一小时半缩短到一小时。
钢的产量是增加了,但质量不好,打断钢锭一看,尽是细小的蜂孔,这是钢里含杂质及多量硫和磷的缘故。重工业部几次派人来提示改进炼钢法;把贝斯麦炉里炼好的钢水再灌进电弧炉里炼一次,这样杂质及硫磷可以处理到理想的程度,钢可以由次钢炼到高材钢。往日,贝斯麦炉及电弧炉各自单出钢的时候,布告牌上天天公布生产的数字,伙计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心底又乐又热,个个蹩足劲干。这回两座炉合起来炼钢,只看见电弧炉出钢,贝斯麦炉工友们心里不甘:“改啥,凑合着干吧!改不好反倒白搭。”老赵是贝斯麦炉的组长,他把上级双联炼钢法的号召一合计,觉得这个全国炼钢工业上的创举可以行,一股劲儿向伙计解释、说服,老赵在群众中威信挺高,大伙的思想渐渐搞通了。
试炼双联炼钢法成功
试炼双联炼钢法,贝斯麦炉第一个遇到的难题是钢水要在贝斯麦炉里炼多久?以往单炼,贝斯麦炉炉顶上的火焰冒到顶尖开始往下坠时,表示钢水成熟,可以封炉。这回双炼电弧炉要求贝斯麦炉在钢水里保留千分之三的碳,就是说不等贝斯麦炉的火焰开始下坠就得停吹,往那儿找“终止点”呢?标尺用不上,计算机用不上,旧经验用不上,只好慢慢摸索经验。老赵这回领着伙计们,轮流盯着炉顶上的火焰,耳朵听炉里钢水沸腾的声响。八个钟点一交班,一天一碰头,几天一开会,你把经验传给我,我把经验传给你,老赵把伙计们点滴的经验汇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在红五月的一天里,“终止点”终于被找到了。
但困难一件接着一件不断袭来。电弧炉是八吨的,贝斯麦炉却是三吨半的。贝斯麦炉必须出两炉才能供电弧炉一炉用。可是,贝斯麦炉出过一炉,需要经过热补炉、去掉罩棚渣子及换炉嘴以后,才能继续炼第二炉。这样中间一耽隔,就多消耗电弧炉用电。怎么办呢?要争取时间!老赵马上找工人们一起想办法。郑士恒建议:换炉嘴打砂不用手打,改用汽锤打,既结实又节省时间。老赵也想出:在热补炉前把补炉用的砖粉、英石、浆水先合好,并且大伙分好工,钢水一出就开始干,可以节省时间。大家这样干的结果,使热补炉的时间缩短二十多分钟。
但双炼以后问题又来了,炉子的过热带常被矽锰炭浸蚀成深沟,这样不仅损害炉子的寿命,也要延长吹炼的时间。老赵吃饭、睡觉都在琢磨如何解决这问题,终于被他想出了办法。贝斯麦炉像坦克喷火开动了,在第一个吹炼时期,老赵叫工友把炉身放斜五度,这样可使钢水在风眼砖以下,炉子的过热带就不会被吹出的氧化铁、氧化锰浸蚀;在第二个吹炼时期,他叫工友将炉身直立,因为这时期炉内渣子逐渐上涨至风眼线上,若不直立定会浸蚀风眼砖。在第三个吹炼时期,他又发现钢水在炉里发生旋转作用,直立时会使火焰发生中断现象。于是又将炉身向前倾斜七度,使空气斜进钢水中,使钢水又发生一种上下交流作用,炭焰就熊熊上升。在三个吹炼时期完毕后,通红的钢水出炉了,从刨子中哗哗哗倾进电弧炉里。炉子的过热带不再有深沟,而且比以前出钢快六分钟。“六分钟就是胜利!”大伙拍着手叫着,厂长握着老赵的手说:“我们的生产有办法!这是你和工友们合作的结果!”(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