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在歌德流连过的酒店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28
第7版()
专栏:

在歌德流连过的酒店里
邓东莲
这是令人难忘的一夜: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莱比锡市寻访了歌德在不朽的诗剧《浮士德》中着意描绘的那家奥尔巴赫酒店,在店里小酌,度过了十分愉快的时刻。
在德国,只要提起歌德的名字,人们就会露出自豪的神情。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条以歌德命名的大街,家家户户都有歌德的作品。而在莱比锡,奥尔巴赫酒店更是家喻户晓的去处。
奥尔巴赫酒店位于市中心的格里马大街。大街旁的小广场上,矗立着一座英姿勃勃的青年歌德的铜像。铜像对面有一幢临街大厦,它的门廊上挂着醒目的招牌:“奥尔巴赫酒店”。当我们走近酒店时,一群中学生正熙熙攘攘地拥进大厦的门廊,我们相随而入。这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青年歌德的形象。
据记载,1765年10月,正当歌德十七岁那年,他从家乡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来到当时已被称为“小巴黎”的莱比锡攻读法律。但封建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时代激流撼动着青年歌德的心灵。在这里,他热烈地追求自由和光明,写出了头一批正式发表的文学作品。奥尔巴赫酒店是他那时经常流连忘返的地方。
走进大厦一看,原来这酒店设在一个地下室里,难怪它的德文名字按照直译应为“奥尔巴赫地窖”。
在通往地窖的楼梯口旁,陈列着一组雕塑。它们是《浮士德》第一部第五场中的情景。在这一场中,浮士德在魔鬼靡非斯特带领下来到了这家酒店。他们看到一群大学生喝醉了酒,口吐秽物,丑陋不堪……。《浮士德》是歌德花了六十年心血写成的一部文学巨著,讲的是浮士德在靡非斯特引诱下,漫游天上人间,处处如愿以偿。可是,他始终感到失望,体会到无论是物质享受、男女情爱、高官厚禄,还是单纯的科学研究乃至古代艺术等,都并非真正的美。最后,当他终于发现生产劳动才是真正的美时,却将与世长辞了。有趣的是,奥尔巴赫酒店在诗剧中是浮士德漫游和追求的起点,而实际上,可以说它是歌德在生活道路上漫游和追求的起点。由于《浮士德》,两者融为一体了。
我们沿着石阶走进酒店,但见店内生意兴隆,简直座无虚席。正在为难时,一位女招待员含笑过来,主动把我们这几个“外国人”带到一个角落的空位上。这里店堂宽敞,可容纳一百多人,灯光柔和,周围的装饰典雅别致,具有中世纪古色古香的韵味。据说,这家酒店从1530年开张以来,迄今已有450多年历史了。
不一会儿,那位女招待员又来到我们面前,为我们斟了葡萄酒,还特意加进一点水。正当我们感到迷惑不解时,她却注意到了我们的表情,含笑解释道:“我给你们讲个歌德的故事吧:一天,歌德在一家酒店里喝酒时掺了一些水,旁边桌上已有几分醉意的大学生对此狂笑不已。歌德便即兴口占一首诗,回敬了他们:
单是喝水会成哑巴,
池中的鱼就不会说话;
单是喝酒会成傻瓜,
桌上诸君一点不差;
我既不愿做哑巴,也不当傻瓜,
故而要在美酒中把水加!大学生们听后不再吱声了。”招待员笑着继续说:“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我要给你们在酒中掺水了吧?”我们听了不禁一笑:“我们也不愿当傻瓜。”便端起掺水的酒,一饮而尽。
这时,一位老人走过来和我们攀谈。他自我介绍说,他是一位文学教授。我们谈到了歌德,也谈到了莱比锡博览会。他说:“歌德生前爱读中国文学作品,并且还用中国文学中的一些主题,写了14首《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今天我在博览会上参观了观众赞不绝口的中国馆,如果歌德还在,他一定会写出赞美中国馆的诗篇。”我们告诉他,歌德的许多作品是中国读者很熟悉的。中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早年思想深受歌德影响,他怀着满腔热情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等作品,对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知识界产生过积极影响。我们相信,今后将会有愈来愈多的歌德作品被介绍到中国去。这位文学教授听了很高兴,他说他要把我们的话告诉他的学生,告诉德意志人民。
从奥尔巴赫酒店出来时,已是月华初升时分。踏着月光,我们走到歌德铜像下,在那里徘徊良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去。(附图片)
上图:歌德与《浮士德》中四主角:海伦、玛甘泪、靡非斯特和浮士德。左图:“奥尔巴赫酒店”的招牌吸引着格里马大街上的行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