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由重登《初恋》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3-29
第8版()
专栏:拾柴集

由重登《初恋》说起
翠枝
偶然翻阅不久前某地区出版的文学刊物,发现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初恋》被分两次刊载在两期上面。《初恋》在我国早已有单行本,不少屠格涅夫作品的选本中也有这篇著作。这一刊物重登这部作品的用意何在呢?是向该地区读者推荐这部作品?还是要初学写作者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如果这样,发表一篇评介分析文章足矣,有什么必要花那么多篇幅将原著重登一遍呢?!合卷一想,觉得“稿不足,名著补”,恐怕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粉碎“四人帮”以来,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出现了一片兴盛繁荣的景象。被迫搁笔多年的老作家重新提起了笔,不少有才能的新作者涌现了出来。随着这种情况的出现,许多文艺刊物也“应运而生”,并以其充实的内容,新颖的编排,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在促进创作繁荣、培养新作者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创办文艺刊物毕竟不是赶时髦的事。不能说你家有了,我家也必得有;彼处办了,此处也必得办。如此这般,愈办愈多,那恐怕也是不行的。试看今日的文艺刊物,就确乎是有点太多了!电影刊物种种;戏剧刊物种种;文学刊物更是多得不可胜数;各种门类的,综合性的;全国性的,省的,市的,地区的,甚至县的……
文艺刊物过多,力量分散,稿源势必会成为一个问题。于是有的本来不够发表水平的文章,也变成了铅字,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某些刊物上。文艺刊物过多,销售恐怕也会成为一个问题,试问有多少人有如此雄厚的财力,去买一本、一本又一本文艺刊物呢!有的文艺刊物,不仅刊登的某些作品质量差,编辑工作也极其粗糙,错别字多且不说,标点符号不正确且不说,有时常常连文句也不通顺!这样的文艺刊物,怎么能给读者以美的启迪和教育呢!
写到这里,不禁想到我们国家目前正在调整机构,那么,我们的文艺刊物是否也可以适当地调整一下,少办一点,办得精一点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