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初获成果 苏州市二百多名职业中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 录用单位十分欢迎受过职业教育的新工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04
第3版()
专栏:

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初获成果
苏州市二百多名职业中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
录用单位十分欢迎受过职业教育的新工人
本报讯 苏州市职业中学首届毕业生234名,已有225名被工业部门对口招工,走上生产岗位。两个月来,这些学生表现良好,初步显示了职业教育的优越性,受到工厂的赞扬。
1981年,苏州市丝绸、棉纺、旅游等职业中学的毕业班有234名学生,经过学校和业务部门进行文化、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考核,合格毕业的有226名,肄业的8名。然后,根据工业部门的需要,经劳动局批准招工,225人在今年1月份陆续走上生产岗位。
两个月来,职业中学的这批毕业生,已在生产岗位上初步显示了职业教育的优越性:一是掌握技术快。这批学生上岗位后,基本上能独立操作。丝绸职业中学的99名毕业生,有51人分配在织造等车间。她们一开始就能独立操作,现在她们看的机台数已与老师傅相同。经技术测定,其中有3名学生的产量质量超过了老师傅。二是适应能力强。职业中学的毕业生,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知识面较宽,适应能力强。苏州振亚丝织厂把20名丝绸职业中学的毕业生,分配在技术要求较高的喷水织机车间,尽管这些学生原来没有接触过这种新技术,但因为专业基础好,很快适应了生产要求,经技术考核,全部达到优秀,有的学生的产品质量在车间名列前茅。苏纶纺织总厂有30名棉纺职业中学的毕业生,已掌握了郝建秀操作法。三是专业思想稳定。过去,有些单位抽调工人当炊事员,常常要闹情绪,不安心工作。这次苏州旅游职业中学烹饪班的17名毕业生,分配在机关、工厂、医院、托儿所等单位的食堂工作。他们思想稳定,工作积极主动,脏活、累活抢着干。目前,在各单位食堂工作的烹饪班17名毕业生中,有8人是本单位炒菜的“一把手”,其余9人也都独当一面。在苏州肥皂厂、光明丝织厂食堂工作的烹饪班毕业生所烧的菜,工人们吃了赞不绝口,赞扬他们的刀功好、味道好、色调好。在机关托儿所工作的烹饪班毕业生,为孩子们精心制作各种可口点心,家长、儿童都称赞。很多招工单位都反映,职业中学的毕业生同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他们专业基础好,接受能力强,掌握先进操作技术快,希望国家能多办些职业中学。
许树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