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逆时代潮流 违民心所向——评越共五大的结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06
第6版()
专栏:

逆时代潮流 违民心所向
——评越共五大的结果
越南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是在越南内外交困、人心不稳的情况下召开的。会前,越共党内就大政方针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这场争论反映出,人民群众期望黎笋一伙改变现行的路线和政策,以免把越南引向绝境。但是,五大的结果恰恰同这种愿望背道而驰。
黎笋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表明:越南当局将继续其投苏、反华、推行地区霸权主义的既定政策。为了继续推行这种已经给越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政策,黎笋一伙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大改组,以加强自己的势力和地位。泰国《民族评论报》指出,“柬埔寨爱国游击队竟能拖住越军达4个旱季之久,这是令许多人惊异的。但是,越共五大却不这样认为。”外国舆论普遍地注意到,侵柬越军司令黎德英担任政治局委员,说明河内还要加紧进行侵柬战争。
河内是硬着头皮去逆时代潮流而动的。与六年前越共四大显著的不同之点是:这次大会的调门大大地降低了。黎笋不得不在政治报告中表示,越共中央要对经济领域中的缺点、错误向大会作“严格的自我批评”。这确实是黎笋等人掌权以来罕见的事情。然而,他们以为这样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就能平息人民的愤怒,只不过是一厢情愿。
越南经济搞得如此一团糟,越共在经济政策的错误当然也是原因之一。但是河内回避了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他们把本已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战争机器中去。对越南第二个五年(1976—1980)计划的执行情况稍作分析就可以看出,越南刚刚实现和平统一以后,尽管困难很多,但人心振奋,国际援助也较多,前三年经济还是向上发展的。1979年越南发动侵柬战争以后,生产便猛烈下跌,1980年跌回到1976年的水平甚至比1976年还低。比如,越南的工业总产值1976年为82.08亿元(越币,下同),到1978年曾上升到95.2亿元,到1980年跌回到82.35亿元。在主要的工业产品中,煤的产量1976年为560万吨,1978年达到600万吨,1980年却下降到约530万吨,低于1976年,棉布产量1978年曾从1976年的2.4亿米增加到3.28亿米,到1980年又下降到2.35亿米;此外,水泥、化肥、食盐1979和1980年的产量也都急剧下跌,大大低于1976年的水平。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粮食产量,1979年和1980年分别比1976年下降了20公斤和15公斤。
由此可见,发动侵柬战争是越南经济的一个转折点。从此,越南经济每况愈下。1979年和1980年的军费都超过了50亿元,占国家总支出的60%左右。试问,本来就是千疮百孔的越南经济,怎能承受如此巨大的负担呢?
黎笋等人在大会上表示要对经济政策作某些调整,提出要把农业放在“第一线”,以“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即“社会吃的问题”。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开出什么妙方来挽救已经病入膏肓的越南经济。按照大会通过的第三个五年(1981—1985)计划的指示草案,到1985年粮食产量要达到1,700万吨,即便这个指标能够达到,到那时越南人口将达6,000万左右,粮食人均产量也只能维持1976年的水平而已,怎能最低限度地“解决社会吃的问题”?与此同时,黎笋又强调“要满足国防的需要”,要求人民“必须懂得忍受困难”。他还不顾越南人民的消费已降到难以忍受的水平这一事实,断言越南人民“过多地消费了生产出来的东西”。由此可见,越南当局表示要“发展生产”最低限度地解决人民的吃的问题等等,只不过是为了掩饰其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失败,缓和人民对现状的愤怒情绪,以继续把越南绑在苏联的战车上,为建立地区霸权而冒险蛮干下去。
不过,就从越共五大的情况看来,河内由于进行军事冒险而陷进越来越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对这个侵略者加强压力,迫使它放弃侵略扩张的政策呢?还是给它输血打气,使它更凶狠地扑向被侵略、被威胁的国家呢?这是值得国际社会认真考虑的问题。
新华社记者 江明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