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日益发展的马耳他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08
第7版()
专栏:

日益发展的马耳他经济
黄昌瑞
位于地中海中心的岛国马耳他,面积只有316平方公里,人口31万。岛上土地贫瘠,又缺乏自然资源,对发展经济十分不利。然而,自从1964年获得独立以来,特别是工党政府提出了“使马耳他成为马耳他人民”的口号后,马耳他积极发展民族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果。1980年马耳他的国民生产总值达42,400万马镑(约合12.3亿美元),比1969年增加近5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866美元。
过去,马耳他没有什么象样的工业。国家的财政主要依赖军事基地的租金和为外国军队服务的收入,即所谓“基地经济”。在撤除外国军事基地后,一度造成了数万人失业的严重问题。马耳他政府为了改造经济,决定利用外资,进口原料,大力发展加工工业。如今,岛上建起了一排排整齐的厂房,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它不仅有现代化的纺织厂和服装厂,而且还发展了食品、罐头、烟草、皮革等加工厂。马耳他的加工工业在整个生产总值中目前约占30%,产品(主要是服装)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0%。加工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
马耳他历史上被称为“港口之岛”。它在地中海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所拥有的良好港湾,非常有利于发展修船和造船工业。但在殖民统治时期,它主要为外国军事基地服务,因而受到很大限制。1971年马耳他政府将外国船坞公司收归国有后,情况大有改观。除了发展原有的5座干船坞外,还在中国援助下,建成了一座大型干船坞,它能修理30万吨级的船只,是马耳他目前最大的船坞。这个船坞自正式投入使用后近一年中,共修理了37艘船,其中有2艘是20万吨级的。除了修理船之外,马耳他现在还能制造万吨级船只,以及各种驳船、拖船、5,000吨级浮动船坞、浮动码头等。
马耳他岛湛蓝的海水,美丽的岩石,明媚的阳光,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这个岛国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一幢幢乳白色的建筑物,衬以绿树红花,景色十分诱人,吸引了无数的外国游客。1980年它共接待了外国游客72万多人。同十年前比较,人数增加3倍多,收入增加近9倍。旅游收入已占国民收入的四分之一和外汇收入的30%。成了国民经济中的第二大支柱。
马耳他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为了解决游客住宿问题,政府不断拨款兴建旅馆、开辟旅游新村,并且鼓励私人投资兴建旅馆。政府还规定,外国人在马耳他投资新建和扩建高级旅馆可免税十年。旅游部门十分讲究服务质量,服务人员一般都经过严格的挑选和训练。马耳他政府还通过组织各种国际会议、体育比赛和展览,促进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