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花脸春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08
第8版()
专栏:

花脸春秋
峻骧
三、风虎云龙少山来京
郝寿臣既非梨园世家,又未列入名家门墙,却以自己的苦学勤修,磨砖琢石,在京剧艺术史上砌成一座丰碑,原因何在?就在于他虚怀若谷,有善纳百川的海量。1926年前后,每天早晨,天色尚暗,总有两个人相会于北京天桥桥头(那时天桥有桥),然后结伴去天坛公园练功喊嗓,寒暑不辍。这两个人就是马连良和郝寿臣。逢到雪天,郝寿臣总还要带把扫帚,提前在公园扫出一块空场。马连良是唱老生的,说起来和花脸并非同行,再说他当时刚刚25岁,从“喜连成”科班毕业不过两年。郝寿臣却已经有了二十五年的艺龄,是成为红角的四十许人了。但他却虚心与这位富有革新精神的生行新秀磋磨艺理,毫不作大自负。善学而诚厚还表现在他对裘桂仙的提携上。桂仙当时正甚潦倒,郝就常常请他到家里为自己操琴吊嗓,并随时向桂仙求教,每次总优礼厚赠,使年长6岁的桂仙极为感激。寿臣还与陈哲甫等文学语言学教授忘年论交。他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中,直接把《三国演义》的人物对话纳入,曹操关于“龙”的那118字的念白,他念得抑扬顿挫、活灵活现,加上他的表情、手式,真使人仿佛看到了那能大能小、忽而兴云吐雾,忽而敛形藏迹,忽而升腾宇宙,忽而潜伏波涛的神龙一般。他对字首字尾字韵的深切理解,都得益于他与文学之士的交往。郝侯联辔,驰骋艺坛十六年,春风得意。1937年平地一声雷,一位花脸奇才出世,扭转了铜锤花脸久居人下的地位,使净行艺术登上了独踞龙庭的宝座。
这位被誉为“嗓高何九、做精黄三”、“乌龙下界、十全大净”的人物,就是金秀山的儿子金少山。金少山生于1889年,早年随父搭班,与何桂山、黄润甫都曾同台,耳濡目染,深得教益,但他的嗓子倒仓后一直喑哑不全,父亲去世后,他在北京甚至不能自立,只好到烟台等外埠小镇演出。传说他在海边曾一度灰心,陡生蹈海轻生之念,幸遇一崂山道士,送他丸药一袋,嗓音才渐见转好。故而又有“神医其嗓”的传说。随后他到上海,长期坐班演戏,潜心温习家传技艺,同时学习新戏,如全部《浔阳楼》、《李七长亭》等。经过近二十年的千锤百炼、漱石砺齿,终于练出了音若洪钟、声震屋瓦的嗓音,一鸣惊人。来京之前在上海与杨小楼合演《拜山》,与梅兰芳演《别姬》,他饰的窦尔墩和楚项羽已博得了“铁罗汉”、“金霸王”的称号,誉飏全国。来京就独挑大梁组班,第一天在华乐戏院演出《盗御马·连环套》,第二天演出了《头二本草桥关》,之后几场是《清风寨》、《刺王僚》、《断太后·打龙袍》。四场剧目铜锤为主,架子兼工,一时誉满京华、声震九门。梨园名宿弹冠相庆,赞其为盖世天才。但是这位天才人物,却如电光石火、水月昙花,没过几年就凋零枯萎,几至死无葬身之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