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麦类白粉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0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麦类白粉病
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 耿秉晋
麦类白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植株的叶片、叶鞘、穗颖和茎都可被病菌侵染。发病初期,叶片先出现淡黄色小点,以后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上产生由菌丝和分生孢子组成的白粉;后期病斑变成灰褐色。随着病势的发展,叶片逐渐退绿、变黄直至枯萎。
麦类白粉病菌对寄主有严格的选择性,其孢子随气流传播,在12—18℃和饱和湿度时最利于侵染扩展。春季气温偏高,大、小麦在抽穗、扬花期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湿度过大,如果田间排水不良,施氮肥偏多,更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一,选用抗病良种;二,合理密植和施肥,做到氮、磷、钾平衡使用,适当增施磷、钾肥,注意清沟排水;三,药剂防治可用石灰硫磺合剂、多菌灵、退菌特、托布津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