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建设新城市同保持古城特色密切结合 扬州市重视历史文物修复保护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0
第4版()
专栏:

建设新城市同保持古城特色密切结合
扬州市重视历史文物修复保护工作
本报讯 记者李济国报道:3月24日,扬州市人民政府就保护石塔路上年逾千年的唐代银杏,召开了专门会议。到会的各方面专家,研究了银杏生长环境的不利因素,一致认为,从有利古树生长出发,需将原绿化岛放大,并将古树附近的一段柏油路改修为石板路。市人民政府采纳了这一意见。
20多万人口的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市人民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的主要负责同志,同有关部门的同志一起,多次察看了全市的主要文物保护单位和新发现的文物,共同研究存在的问题,商量今后解决办法。他们按照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重新修订了城市规划。扬州市的城市规划原有较好的基础,工厂大多数分布在市郊,西北方的瘦西湖风景区的水质、空气至今基本没有受到污染。这次又从城市的总体更合理布局、保持历史文化古城特色,继承文化传统包括著名扬州评话、木版刻印,继承传统玉器、漆器等特种工艺几个方面,对城市发展规划,作了更妥善的修改。
通过普遍调查,又新发现和进一步了解到能集中反映扬州历史文化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和名人故居、革命烈士墓等十多个文物单位。其中包括公元二千四百多年前扬州建城开始的一段完整的古邗沟、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朱自清的故居。全市的名木古树,原来列入保护的只有22株,经调查鉴定,全市已发现百年以上的古树111株,都将树立标志碑加以保护。此外,扬州地区行署还主动将工程队从古建筑群天宁寺迁出。这个寺现有建筑系清代复建,乾隆南巡时曾当作行宫。对于暂被占用的古建筑,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都同使用单位签订了保护合同,明确使用单位的保护责任。
建国以来,经省、市人民政府颁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全市有128个。著名的个园已在3月中旬正式开放。这个园林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是当时大盐商、两淮盐总黄应泰的私人园林,以叠石的立意精巧和气势深雄著称,走进园内能见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全国著名的四大清真古寺之一仙鹤寺,正在全面动工,抓紧修复,今年下半年也将对外接待游人。
建设新城市同保持古城特色密切结合。扬州有很多小巷,称为“巷城”。许多巷路年久失修,高低不平,雨天泥泞难走,近年来有许多已翻修成水泥路面或柏油路面,也有的保持了原有特色。通往仙鹤寺的小街正在翻修,特地用旧城的宋代街石,铺了石板路,恢复了原有古街道的风貌。富春茶社不久前在个园前面新落成的二层楼新餐厅,外形完全是清朝古建筑风格,同个园园林十分协调。
扬州市市长祝志福同志满怀信心地说,对具有二千四百多年历史的扬州古城,我们有信心有决心,用扎扎实实的工作,使它年年有变化,十年八年大变化,逐步成为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城市。(附图片)
上图:以唐代石塔命名的石塔路。近处是唐代的石塔、银杏树(路中),远处是明代建筑文昌阁。 周卫国摄
右图:瘦西湖位于扬州城西,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历代劳动人民巧妙地运用我国园林艺术特点,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各组名胜,形成了兼有北方之雄与南方之秀的扬州园林的独特风格。 殷国栋 茅永宽摄
新修复的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纪念馆和衣冠冢。正门上方“史可法纪念馆”为朱德题词。
殷国栋 茅永宽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