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中国羽毛球队归来答读者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0
第8版()
专栏:

中国羽毛球队归来答读者问
首次参加全英羽毛球公开锦标赛的我国羽毛球队,取得了两项冠军、两项亚军和三项第三名的可喜成绩。4月3日,我们走访了胜利归来的中国羽毛球队,并请部分羽坛人士回答了本报读者提出的一些问题。
问:为什么在男子单打赛中,我队有5人进入前8名,而最后成绩却不够理想?
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王文教答:八分之一决赛时,我队有3名队员败在外国名将手下,这里面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以总结。参加这次世界最高水平的大赛,我国几个后起之秀临场经验显得不足,技术、战术发挥不稳定。陈昌杰与印尼选手林水镜对阵,一上场双方都很紧张,五次换发球后仍是0∶0。然而,还是林水镜先稳了下来,以15∶1胜第一局。第二局,陈昌杰振作精神,曾一度领先,后被扳成14平。加分赛中,陈昌杰领先2分。这时,经验丰富的林水镜采用假动作吊球连得3分,最后以17∶16险胜。
再一点,我国运动员身体素质同外国、特别是欧洲运动员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不能适应技术、战术的需要,主动常常变为被动。半决赛中,栾劲以顽强的拚劲战胜1980年全英锦标赛冠军、印度的普拉卡什。接着,他与本届比赛第一号种子选手、丹麦的弗罗斯特争夺冠军。近两年,他们两次交手,各胜一场。这次,栾劲以15∶12先胜第一局,但赢得十分艰苦,有时要打几十拍才见高低,双方的体力消耗极大。这时,弗罗斯特明显地表现出体力上的优势,尽管栾劲的远网扣球有力,球路刁钻,但他连摔带滚也能扑救起来。他稳中求快,不乱杀球,采取拚体力为主的战术连扳两局,反败为胜。这说明,没有很好的身体素质作基础,再好的技术、战术也难以发挥。
另外,我国的优秀男选手实力比较平均,缺乏象侯加昌、汤仙虎那样的“尖子”。因此,很难在重大的国际比赛上夺冠。
问:我国运动员在男子双打、混合双打比赛中的优势不大,原因何在?
中国羽毛球代表团成员刘浩答:这次男双比赛,我国报名的四对选手全部打进前8名,但在复赛中都未能出线;混双只有一对选手取得第3名。我男双水平已进入世界诸强之列,但没有较大的优势,其原因在于打法不全面,有些技术还欠雕琢,如,接、发飘球等。另一方面,上场后的应变能力也不很强。
混双是我国运动员面临的新课题。以前,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单打和双打上,对混双重视不够,平时练习较少,没有固定搭配。这次,也只是在赛前很短的时间内临时组成对子。因此,在技术、战术意识及配合上都不够熟练,整个打法比较生疏。目前,我们准备采取一些措施,促进这个项目的发展。
问:有的外国运动员认为我国选手的发球不符合规则,这是怎么回事?
中国羽毛球协会秘书长谢朝权答:随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羽坛上出现了发飘球的技术。这种发球旋转力强,运行路线不规则,的确会给接发球的一方造成一定困难。这次全英锦标赛上,各国运动员普遍使用发飘球技术。从赛场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选手通过发飘球,确实在某些场次赢得过主动,但也有因对国外选手发的飘球处理不当而吃亏的时候。去年5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羽联常务理事会曾讨论过飘球问题,与会者投票表决的结果,同意在比赛中使用飘球技术。因此,我国选手所发的飘球是符合现行比赛规则的。
问:国外运动员在技术上有什么新的发展?我队有什么新的打算?
中国羽毛球代表团团长郭连刚答:从这次比赛来看,各国运动员普遍重视身体素质的训练,技术、战术也更完善;单打中的拉吊与突击相结合,双打的发球、接发球水平都有新的发展;在速度、步伐、击球点、连续下压等方面也有提高。通过这次大赛,我们进一步锻炼了队伍,尤其是男队,对自己的弱点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大家正在针对弱点进行训练,争取在5月份的“汤姆斯杯”赛中打出更好的成绩。 杲文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