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著名鸟类学家郑作新投书本报 谈“爱鸟周”的意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1
第2版()
专栏:

著名鸟类学家郑作新投书本报
谈“爱鸟周”的意义
本报讯 著名鸟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长郑作新最近投书本报,认为国务院批准每年4月底至5月初的一个星期,在全国开展“爱鸟周”活动,是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好活动。
郑作新指出了“爱鸟周”的三点意义:
一、我国鸟类不但种类繁多,而且还有不少特产、珍稀、益农的种类。截至1981年年底,国内已知的鸟类,达到1,183种,再加亚种,总数为2,145种。一提到鸟类,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都会更深切地体会到咱们祖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得天独厚的国家。所以开展“爱鸟周”的活动,其重要意义首先就在于提倡爱国主义。
二、鸟类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城市的绿化招引来不少禽鸟,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为大自然增添了不少风光,在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全国开展“爱鸟周”的活动,其科学意义,就在于提倡保护自然、保护动物及其资源。加强对鸟类资源的保护,可以使一些濒危的种类和珍贵稀有的种类得以留存,使优势种类在增长过程中合法合理地适当利用,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三、保护鸟类,首先要树立爱鸟思想。爱护鸟类,是一种在文化上有相当修养的表现。在倡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爱鸟周”的创举一定能深入人心,使全国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们,都养成爱鸟的美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