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人人都来保护鸟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11
第2版()
专栏:

人人都来保护鸟类
钱燕文
鸟类是人类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拿猫头鹰来说,一只猫头鹰一年可以捕捉1,000多只田鼠,而一只田鼠一年至少要吃掉2斤粮食,还要毁坏不少庄稼。所以一只猫头鹰一年至少保护了2,000斤粮食。现在有些地方鼠害成灾,这同猫头鹰等鼠类的天敌大量减少有很大关系。旅游胜地崂山,前几年由于乱捕滥猎,鸟类数量急剧减少,其中啄木鸟、黄鹂等一度很难见到,结果许多树木虫害严重,不少树叶被吃光,树枝被蛀断,大煞旅游胜地的风景。后来,由于当地加强了鸟类保护,情况才开始有所好转。
鸟类具有新陈代谢快、对环境污染反映敏感的特点,可以作为我们对环境污染监测的标志之一。五十年代,北京城里的树木多,鸟类也多,后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三废”污染加剧,栖息在城里的鸟类越来越少。不要说曾经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筑巢的白鹭早已离去,就是过去最常见的乌鸦、雨燕也少见了。据北京动物园的同志观察,六十年代在北京能见到75种鸟,有15种在这儿繁殖,到了七十年代已有20多种见不到了,能在这儿繁殖的也只有麻雀、燕子等很少几种了。鸟类的逐渐减少,要求我们加强对“三废”的治理。
此外,鸟类还能为我们创造财富。一些鸟类肉嫩鲜美;有的鸟歌声婉转动听;有的鸟羽翼艳丽,姿态动人;对优势种类进行有计划、有限度的捕获、加工,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有的还可出口换汇。如广东省三水县的一些农村社队,充分利用沿江的荒洲滩和靠岸的低洼地,播种芒草1,000多亩,让禾花雀在那儿栖息,每年捕捉数十万只加工出口,成为这一带很有发展前途的副业。
保护鸟类,人人有责。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应当认真按照有关的保护鸟类的法令,严肃处理破坏鸟类资源的案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